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圳七普后收紧落户,意欲何为?
时间:2021-06-03 19:49:21  作者:陈红艳 
  走过的40年,深圳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人才奋斗史。然而,这个超大城市突然收紧落户了。

  5月26日《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落户门槛全面收紧。

  紧接着5月28日,深圳人社局发布的《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提出,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将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并将对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

  一直以包容著称的深圳,作为户籍门槛最低的一线城市,在七普之后收紧落户,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人口政策的演变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吸引五湖四海无数青年奔赴深圳。

  目前为止,深圳的核心力量依旧是年轻人口,是广东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是广东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人数最多的城市,更是“最青春”的代表。

  面对源源不断涌入的人才,深圳曾出台过人口收紧政策。

  2005年8月,深圳出台“1+5”系列政策。即《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深圳市暂住人口证件和居住管理办法》、《深圳市暂住人口就业管理办法》、《深圳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深圳市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

  这是深圳建市16年来第一套完整的人口政策。深圳户籍人口规模得到控制。

  但在2015年,深圳户籍人口收紧调控的趋势被打破,则是因为深圳人口结构严重倒挂一直饱受争议。

  2015年1月1日,深圳开始执行《人才安居办法》,对落户大学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标准为本科6000元/人、硕士9000元/人、博士12000元/人。

  2016年8月,深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并且大幅提高租房补贴标准,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

  当北京、上海的人才落户大门紧闭,广州只放开到大学本科生落户,而深圳早在2016年就放开了大专学历落户,而且学历落户不设指标数量上限。最为关键的落户深圳不仅能获得一笔数万元的人才补贴,而且还能获得直通售楼处的房票资格,这一点极具“杀伤力”。这一年,被视作深圳加入“城市人才争夺竞赛”的一个标志。

  此后,深圳户籍人口迅猛增长,至2020年末,全市在册户籍人口达到587.4万,较2015年增长217.8万,增长58.9%。

  从人口数量到人口素质,从发展速度到城市温度,深圳现在似乎在寻求一种更科学的人口增长逻辑,助力城市更高质量发展。

  此次《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主要体现为四方面内容:

  1、学历落户的人才底线——全日制本科,技术人才底线——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

  2、本科入户年限从40岁调整为35岁,硕士从45岁调整到40岁;

  3、夫妻投靠由满2年调为满5年,老人随迁,子女入户时间由8年调为15年。

  4、稳定居住、就业基本年限要求由5年调整为10年。

  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提到,修订《若干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深圳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人口红利要逐步转化为人才红利。深圳正在谢绝盲目增量,寻求更优的人才引进路径。

  作为2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当前强调人口与产业、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在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制定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充分释放人口新红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户籍和人口政策也有涉及:实施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加强超大型城市人口正向调节,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不断创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

  从中可以看出,深圳强调人口与产业、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人口对经济的发展作用。

02

人口红利转换为人才红利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吸引了大量人口。

  1979年,深圳建市,居民多以务农为生。据深圳统计年鉴数据,当时全市常住人口31.41万人,生产总值1.96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21万元。此后40年间深圳经济迅猛发展,小渔村变为一线大都市。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到2020年的GDP超过2.76万亿元,GDP 上涨14000倍。成为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人口无论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维持城市活力基础要素。人口流入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继续虹吸人口流入。

  深圳1997.47平方公里的土地容纳着超过2000万人,长达40多年的人口大迁移中,深圳成为最大的“人口赢家”。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相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新增了714万。仅仅是流入的人口量就相当于中国的一座特大城市。

  照这个人口速度下去,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将影响到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适度合理调高落户门槛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圳市发改委在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坦言,深圳入户政策目前在国内主要大城市中几乎最为宽松。深圳作为超大城市,随着深圳户籍人口增长或将面临失控局面,最终造成人口剧增,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同时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与实现民生幸福城市背道而驰的后果,因此不宜再放宽。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的核心就是对于人才等落户深圳,以及通过婚姻等关系间接在深圳落户的难度是有所增大的。这也是一种比较无奈的办法。

  在他看来,“作为移民城市,近年深圳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规模均在持续攀升。作为面积较小的超大型城市,千万级的人口规模,正在给教育、医疗、养老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这两年进入深圳的人才及人口太多,房源和教育资源吃紧。通过收紧落户的做法,有助于规范人口导入秩序。真正防范房源炒作等现象,也真正解决了深圳的大城市病的问题。类似压力减少后,房价炒作会减少,客观上也使得房价相对会趋稳。”

  在此背景下,深圳人口政策急需借力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力量,而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创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

03

城市产业升级还需要低端劳动力吗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大城市应该发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在一个城市中是“互补”的。

  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理事、浙江科技学院教授叶俊焘指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公共服务供给相关。产业发展中可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大,深圳的产业本质上是以知识创新为主,所以高技能人口的知识外溢显得更为重要。知识创新过程中,外溢效应是需要有教育门槛的。但从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看,低技能人口和高技能人口之间是3:1配比,所以虽然落户紧缩,但其实挡不住人口进入的。中国下一阶段的城市化还是在大城市,乡村振兴的绩效也取决城市化绩效。”

  深圳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发展的城市,作为创新驱动力,需要引进所需的真正人才。入户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搭建多层次人才结构,缓解行业竞争“内卷”。但大城市应该发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作用。

  即使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也同样带来对于服务业的需求。其中,服务业的很多从业者都只有高中以下的教育程度。美国的研究发现,每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就业可以带动5个其他行业的就业岗位,包括2个是相对高端的服务业,比如医生和律师;另外3个则集中在消费型的服务业,比如售货员和餐馆服务员。在美国高、低技能的劳动力比例大致为1∶1。

  中国的大城市未能像美国的大城市那样发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如果过度限制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会受损,会产生一系列损害城市发展的后果。

  当一个企业雇佣不到充足的低技能劳动力去做勤杂工的时候,就只能雇佣相对高技能的劳动力来补充。有一部分大学生可能会去做原本由高中生或初中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进而导致,高技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用来提升自己劳动生产率的学习时间减少,不利于整个城市的竞争力提升。

  所以说,城市产业升级,就不需要低端劳动力是一个巨大的认识误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