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城的宿命不该是“孤灯话凄凉”
时间:2013-08-29 17:35:23  来源:每日电讯  作者:胡印斌 

    天黑了,映入视野的,应该是万家灯火,无限温情。不过,在国内很多城市的新区,却很难体验到这样温煦的场景。簇新的居民小区里,往往是孤灯闪烁,星星点点,无限凄凉。即便是鱼米之乡的江苏常州,其城市新区也一样遭遇“空城”。(8月28日中广网)

    新区纷纷上马,地方乐此不疲,从明面上看,似乎是为了拉开城市的构架,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潮流。而且,为了表明对新区的支持,很多城市还把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到新区,以此促进新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尽快配套。此前媒体报道的一些地方大建奢华办公楼,其选址大抵在新区。可以说,一时之间,新区似乎成了地方推进城镇化的示范区、试验田。

    这样的做法显然存在很大的误解。一方面,一个城市需不需要新区、需要建设几个新区,应该实事求是,从城市的实情出发,事先进行缜密的可行性研究,不能跟风,更不能拍脑袋决策。比如,北京在郊区建设综合新城,可能不存在入住率的问题,但到了一些三线城市,这样的经验能否原样复制?即便建设同样性质的新区,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

    国内很多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当地居民往往也有着比较宽裕的住房。这样,指望通过新区建设拉升房价的想法,当然不切实际。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城镇化的实现,行政力量的推动固然十分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市场的力量。地方政府如果过于迷恋行政的拉动,难免会影响甚至阻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有“市”才有“城”,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过是一个个人造的“睡城”而已。而如果人烟稀少,也就只能沦为“空城”,甚至“鬼城”。

    一些城市管理者看到,行政中心的地价在老城区十分抢手,也就天真地以为,只要把行政中心依样搬到新区,就会继续火爆。殊不知,老行政中心的火爆是因为老城区的综合配套更好,而且有着相对比较稳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乃至比较便捷的公共服务,一旦搬迁,并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地纷纷上马新区,依然沿袭的是“物”的而非“人”的思路,关注的焦点在于土地财政,在于城市规模的扩张。这样的扩张,质量显然不高。纷纷扰扰的新区中,存在不少“伪城镇化”的情形。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居住地的转移,也不是城市规模的“物理”扩展。城市新区若想避免“孤灯话凄凉”的宿命,应该从源头做起,不能盲目扩张,更不能缺乏节制,只管建设,不问需求。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不能听任地方放任自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