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能让新城区开发建设“高歌猛进”
时间:2013-08-27 12:47:39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侯文学 

    近期,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对12个省区的最新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中沈阳要建设13个新城新区,武汉也规划了11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见2013年8月26日《新京报》)这种大造新城之风,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发展中心这次不过调查了12个省会城市、144个地级城市,161个县级城市,若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以上城市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查,已建、在建和将建的新城区将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地方政府暨官员热衷于造新城,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对中央的城镇化政策理解有偏差,认为城镇化就是扩大城市规模,忽视了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是“造城运动”的重要推手;偏颇的政绩观在作祟,规划一个新城,再高标准地建设一大批楼房、马路、广场、地标建筑,政绩很容易显现出来,官员也会获得更多提拔机会; 没有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力图通过大规模造城来拉动地价,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益。

  城市建设同办其他事业一样,应尊循“科学论证,周密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但目前各地新城建设普遍存在着数量过多、规模过大、标准过高等问题。这无疑会产生诸多问题,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造城运动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各地出现的“鬼城”就很能说这一问题。媒体披露的有“七大鬼城”、“十大鬼城”,还有“十二大鬼城”,说法各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占地155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新城,是迄今为止国内最知名的“鬼城”。偌大的新城车马人稀,如今楼市崩盘,房价大跌,众多企业和居民深陷高利贷纠纷之中。西南地区一个县级市由当地政府主导,在一座山上规划建设了一个商业城,320栋数百平方米的民族风格三层小楼密密麻麻排列在盘山路上,平时人很少。为盘活人气,政府规定所有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都来此举办,商户入驻第一年免租金,且每间房政府还补贴5000元。

  造城运动会带来环境问题。甘肃兰州、陕西延安,均在实施规模巨大的“削山造城”工程,兰州市要削平700座山头,延安市“削山造城”总规模达78.5平方公里。两地均属于湿陷性土质。如果开发不当,削山造城填平沟壑,可能会影响雨季排洪,而削山造城最大的风险不仅在于诱发地质灾害,而且由于湿陷性黄土地貌,大规模造成运动会给未来建筑本身带来的潜在威胁。

  造城运动会威胁土地和粮食安全。很多地方在新城建设中,大量占用耕地,这会严重冲击18亿亩耕地红线。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脱离实际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耕地的大量减少,必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造城运动会带来潜在的债务风险。现在,很多地方都把促进经济增长的宝押到了新城建设上,利用融资平台举债成为普遍的做法。大部分新城规划都确定了庞大的投资规模,寄希望于未来通过新城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偿还。但新城建设一旦开发主体不到位,地方政府必将面临投资风险。目前,一些城市的债务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债务率最高的城市债务余额是当地综合财力的两倍多。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债的重要“靠山”土地出让金却出现下降趋势。这一增一减,无疑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原有城市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其合理性,但现实中一些新城建设却违背了发展规律,形成了人为的“造城运动”。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新城区开发建设制订相应的法规,建立约束机制,各级则需要对所属城市加强监管,引导城市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不能让新城区开发建设盲目地“高歌猛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