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和谐自我与万物
时间:2016-06-11 16:29:1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释果宁 

586d86eb2882fe9d940cf9937bfad469.jpg

释果宁:果宁法师,字戒净,礼从上圣下辉大和尚学佛,在厦门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学下诚大和尚处受比丘大戒。现任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普缘莲社住持,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佛教认为,人的生命能量,分为三个方向。

  一为头脑;二为心灵;三为本能。

  在东方持国天王面前,我们需要学会心灵之和谐,人类之和谐,世界之和谐。

  那么,如何和谐自我与万物?

  不妨从人类世界的各种关系中,慢慢谈开。

  古与今·心灵与头脑的延续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叹,古人的思想和情怀,我们几乎不能让它们重现。那些东西被称为遗产,不可超越,无法模仿。
在生命能量的三个方向中,古人无疑是在心灵上最为出色的。他们讲求心灵和谐,与万物感应,与天地和谐。他们拥有最为敏感的情怀。

  后来,我们成功创造出了知识与文化,用以改造大自然。我们拥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然后依赖我们所发明的东西,最后被它们所奴役。

  东西方·理性与感性的协调

  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中,逻辑是一个重要的层面。

  他们会说,一件事情,不是A,即是B。

  他们信仰的方式是“YES”和“NO”,也称为西方的十字架信仰,逻辑信仰。

  东方人则不然。我们似乎处于一个很模糊的状态,无法言述。

  外向的西方人重视头脑,喜欢发明创造,喜欢征服。而东方人心灵发达,所以东方的整个文化,都是趋向于如何与万物和谐,与天地和谐的文化。

  东方的思维方式,也是如此。

  当我们请客人喝东西时,倘若是西方人,他会非常直接地告诉你,他要茶,或者是酒。而倘若是东方人,我们得到的大多数回应却是:“随便。”这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概念,需要我们自己去猜想。

  在东方人的信仰中,太极是重要的组成成分。阳极阴生,阴极阳转,阳中含阴,阴中含阳,因此,从来没有确切的“YES”或“NO”之分。

  同样,如果想表述一种情感,西方人会说,我喜欢。而一个东方人给出的答案则是需要仔细思考的,因为他所说的不喜欢,却包含着喜欢的意思。西方人喜欢直接表述一切,东方人却认为从嘴里说出的感情太生硬,需要用心体会的才是真正的情意。在医学上,西医依靠仪器、设备,用先进的科技去探测病人的病情,中医则会采用让西方人永远都猜不透的诊疗方式——望、闻、问、切,通过简单的脉象便可知病症的源头。这便是心灵的能量,用心灵去感觉的结果。从艺术上看,西方的油画与素描往往非常真实地表达一种事物,连明暗的光线都表达得非常真实。

  而东方的绘画艺术重在表情,于是我们的国画中一定充满了情与神,这种表达方式,我们称为“写意”,形不像而神似,需要我们自己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

  就餐具而言,西方的刀叉很直接,并且很程式化,很复杂。而东方人往往使用看似简单直接,却让西方人完全不可驾驭的东西——比如中国的筷子。双方餐具的差别正在于:刀叉是一种技术,来自头脑;筷子是一种艺术,来自心灵。

  西方人内心外向,于是需要征服,他们总是希望征服一个民族,甚至征服整个世界,将自身与世界装扮得十分美好、协调。而东方人生而内向,并不过分注重外表,不愿改变。于是在西方人看来,东方的世界难免显得肮脏、贫穷。
东西方之差异,综合起来,应该称其为:西方之文明,东方之文化。

  无论是文明还是文化,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深深吸引了对方。东方的灵感与艺术,让西方人为之着迷,他们纷纷来到东方,欣赏中国传统的艺术与文化,因为那是在西方不可能产生的。东方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成为西方人不断研究的对象,他们对这样一种依靠心灵产生的文化感到震惊,同时也深深敬佩。

  我们生在由心灵支撑的东方。于是,我们便有了来自心灵的巨大能量。

  然而,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我们往往迷失了自己。我们渐渐丧失了民族传统的文化,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既不像西方人,又不像东方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够,失去了文化的沉淀,越来越倾向于头脑,最终被技术和头脑奴役,迷失了心灵。

  于是,我们开始浮躁不安,我们并不快乐。

  事实上,如果将西方的头脑与东方的心灵结合起来,将西方所信仰的十字与东方的太极结合起来,将十字放入东方的太极圈内,那将是头脑与心灵的完美结合。
那将是人类最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