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建设”正变成年度热词,并被寄望于成为未来的“增长极”和“发动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大湾区珠玉在前,湾区已成为全球经济最繁荣、技术变革最领先的区域,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经济新格局。

  中国大陆海岸线约1.8万公里,自北向南主要湾区有: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2017年则被誉为“中国大湾区建设元年”, 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被学界认为是区域经济协同治理的新方式。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逐鹿大湾区建设的城市群达19个之多。大湾区建设,能否继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之后,上升为新一轮国家战略?

  所谓“大湾区”,本质上就是一种城市群。“大湾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大湾区”的崛起,就是大都市区的崛起。2017年3月,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出现在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港珠澳大桥今年底通车使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联系更加紧密。


详细>> 

  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往往集中在江河湖海交汇的地理湾区,在全球化不断演进的当下,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大多集中在沿海湾区。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则称之为“湾区经济”。

  名列“世界三大湾区”的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此外还有伦敦港、悉尼湾区等著名湾区。它们无不是“开放、创新、宜居、国际化”的代名词,是城市化进程的典范,也是中国几大沿海城市群发展的对标者。

  东京湾区:“产业湾区”有效应对“城市病”

  日本的东京湾区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经济总量、3/4工业产值,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

 

  东京湾的开发始于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但直到19世纪中叶之前,东京湾基本上还只是一个物流中心。良好的岸湾条件和19世纪下半期后不断的填海造陆,特别是二战以后城市化加速,环绕东京湾的海滨90%都被开发成人工海岸线,出现了很多人工岛屿。到今天,东京湾填海面积已达252.9平方公里。

  东京都大湾区顺应了近40年来全球化浪潮,在东京湾的沿岸,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六个港口首尾相连,形成马蹄形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这六大港口与羽田、成田两大国际机场和东海道等新干线一起,构成了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促使东京湾地区逐步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钢铁、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十分发达。日本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有50%设于湾区,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均设于此地。东京湾区可称为“产业湾区”。


详细>>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年)》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概念。报告认为: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够成功跻身为高收入国家,它们往往会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据统计,1960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个经济体中,截至2008年,只有13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不到13%。

  国家层面所认可的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不含龙门)、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市区和四会)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这一由珠江三角洲演化而来的大湾区,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长达40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怎样实现可持续增长?怎样突破“增长天花板”、从卓越变得更卓越?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新时代中国打破“中等收入陷阱”历史魔咒的重要开拓者。

  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进入新时代”后,作为顶层设计的粤港澳大湾区,其开局和起势,都呈现着不凡之势:

  2017年12月18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被列入2018年重点工作。这是继2017年全国两会上,“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被写入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再度在国家层面聚焦这一区域城市群建设大计。

  2017年的最后一天,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具备通车条件。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媒体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它的建成,意味着粤港澳半小时超级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形成,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大湾区加速起航。

详细>> 

  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近日正式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他表示,此举是为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初步预算投资36.8亿元人民币、将于2020年落成,是浙江省打造杭州湾大湾区首批120个项目中的一项。同批的项目还包括投资额为400亿元的影视产业集聚区、300亿元的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

  继特色小镇概念向全国推广之后,浙江的雄心又瞄准了大湾区建设,环杭州湾大湾区成为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第二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

  浙江的雄心

  2017年11月29日,浙江省政府主办的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推介会上,推介会首次发布了浙江大湾区建设路径,以及120个大湾区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万亿元。项目涵盖能源交通、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方面。浙江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了大湾区建设由十大任务、十大平台、百个项目和万亿投资构成,并透露浙江将争创自由贸易港。其中十大高能级平台是:杭州江滨国际智造新区、杭州城西科创新区、争创自由贸易港、

宁波大东部科创新区、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嘉兴全域科创城、南太湖绿色发展新区、绍兴先进智造基地、台州湾区经济试验区、温州海洋经济示范区。

  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表示,浙江正在编制实施杭州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将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打造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大湾区。到2022年,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的大湾区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高端要素集聚高地、体制创新高地;到2035年,努力将大湾区建设成为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

  熊建平说:“杭州湾区建设目前还只是浙江省内的战略,我们也希望这一战略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

详细>> 

  在台湾海峡西岸,一个跨越东南沿海四省海岸线的新型湾区正悄然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又名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它以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为核心,包含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宁德、龙岩,浙江省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省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共计20个地级市,组成了国家级城市群。

  海西湾区,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浙江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加强对台合作、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海西湾区是我国华南地区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大陆与台湾合作的重要平台。

  福建六大海湾协调互动,2020年海洋经济要过万亿

  泉州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湾畔,规划用地9.7平方公里的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内,海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已然成熟。其中一个项目以蟹虾壳获得的甲壳质为原料,通过创新的关键技术生产出医药级高纯度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产品全部外销欧美国家。

  石狮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自豪地告诉《城市化》记者:泉州湾区从前端的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到中端的海洋生物活性物提取,再到末端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保健品、精细化工产品等,初步形成完善的海洋生物科技企业集群,涌现出一批优势企业,提升了石狮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助推海洋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泉州湾区”的重点产业之一,泉州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正走上快车道,发展势头强劲,产值近百亿元(人民币,下同),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初步形成以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为代表的一批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

详细>> 

  北部湾城市群,以“蓝色生态湾区”的定位,成为中国沿海湾区中的新星。

  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北部湾国家级城市群,根据国家发改委随后公布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广西、广东、海南三省(自治区)的15个城市都在规划范围内,它们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规划陆域面积11.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234公里,还包括相应海域。2015年末常住人口414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29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01%和2.25%。

  背靠大西南,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

  该湾区的总体定位是: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区域特质,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规划》要求彰显湾区特色:强化南宁核心辐射带动,夯实湛江、海口的支撑作用,重点建设环湾滨海地区和南北钦防、湛茂阳城镇发展轴,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开发品质,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

详细>> 

  眼下,山东正举全省之力,建设半岛城市群。根据2017年山东省政府批复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未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将覆盖山东全部17个城市,2020年这一带城镇人口将达6700万(2015年山东总人口9747万人),到2030年全面建成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家级城市群。

  作为中国北方的海洋大省,山东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10。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大型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中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早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被誉为“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东营,日照等八市及滨州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作为中国北方的海洋大省,山东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10。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大型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中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早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被誉为“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东营,日照等八市及滨州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优质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山东的海洋科技优势也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55所海洋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研究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详细>>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主要的规划经济区之一,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被业界广泛认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长期以来,雄心勃勃急于跨入“世界城市”行列的大北京,却面临周边存在“环首都贫困带”的尴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五年前在天津调研时,他要求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此后,通过两年多的慎密筹划,雄安新区于2017年横空出世,成为“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

  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都在谋划发展湾区经济,而环渤海地区目前虽没有大湾区规划的消息,但有些学者专家认为: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一个以首都要核心的城市市群,需要与环渤海地区更紧密地联合,构建环渤海大湾区,形成一个涵盖首都和出海口的超级都市圈。

  环渤海高铁建设使得该地区的经济进一步整合出现了可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徐洪才认为,可以谋划渤海大湾区规划。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规划先行的。湾区经济是现在经济的一个特有现象。

  “通过制定渤海湾区规划,可以指导一体化的目标,实现的路径以及手段,打破行政区划的制约,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的内在联系。”徐洪才说。

  高铁正在串起三大城市群,环渤海大湾区有望成为亮眼的新星。目前,这一地区有辽宁中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规划应该是谋定而后动。大湾区规划可以打破原先一亩三分地的情况,解决环渤海地区内在联系碎片化的问题。环渤海地区高铁有新进展,这可能会使得该地区经济整合和互动加快。

详细>> 

  发展湾区是否只局限于沿海城市群?答案是否定的!长江、黄河等河流如纽带,串连起星罗棋布、繁华美丽的城市,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心。众多沿江的内陆城市群,同样可以用开放、合作的心态,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沿江湾区。

  “十三五”规划敲定19个城市群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中国规划了哪些城市群?截止目前,国务院已下发文件认可的,总共有12个大型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城市群建设,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十三五”期间,高铁将覆盖超113个大城市,约50城通飞机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将更为紧密。

  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对这19个城市群的细化表述是: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其中合肥也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详细>>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亟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智库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大湾区,应该上升为重要国策。通过大手笔促进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展现了中国坚定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也是对过去40年开放政策的延续和升级。

  纵览全球著名湾区,无不以庞大的经济体量、宜人的环境、包容的文化、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其强大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当前,全球经济体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后发优势空间的压缩和改革红利的消退,必须寻求制度变革,突破制度约束,促进以创新驱动、优势互补和技术集聚为特征的新型发展模式。以城市群建设为代表之一的深度城市化,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2.0”的排头兵。

  拥抱海洋文明是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美国海岸线长度2.2万公里,其中阿拉斯加8千多公里海岸线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封洋面,美国本土海岸线就只剩下1.4万多公里。中国海岸线长度是1.8万公里。中国海岸线虽长,但真正的海滨城市却不多,海洋经济并不发达。古代的农业文明和对外贸易不足的前提下,海洋意识不足,明、清两朝奉行“严行禁海”,除了朝廷提通过海道的对外交流,对民间则片板不许下海,诏令极严。闭关锁国的结局是导致近代中国被西方“吊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