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平泉县村妇让庄稼“天敌”变身致富“财神”
时间:2010-08-18 15:29:08 

  3d16d16de3f403572d0fe3948ce12d8d.jpg

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在欧美发达国家,食用纯天然的“绿色昆虫”成为了一种时尚。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贫穷山村,一位妇女看到商机,建起了蝗虫养殖基地。6月30日,记者在平泉县郭杖子乡黄土梁子村,看到100多万只指头大小的小蝗虫撒欢地蹦跳着,在绿油油的墨西哥玉米草上享用“午餐”。昔日里祸害庄稼让百姓四处驱散的蚂蚱,如今成了农民点“虫”成金的宝贝。正在伺候这些“宝贝”的姜希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占地1分的大棚,4个月时间就能净赚5000元。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在农村基层工作了20多年的姜希语眼前一亮,蝗虫对于庄稼来说是害虫,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种高蛋白食物,营养价值非常高,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65%左右,还含有7.7%左右的脂肪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尤其是它的甲壳素含量非常丰富,甲壳素是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人体生命所需的第六要素,是人类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

  “蝗虫在农村很常见,它们平时青草什么的都吃,而且生命力顽强。如果能进行规模化养殖,可以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看惯”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姜希语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同亲戚朋友商量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家里也不缺你那点钱,看你闲得慌才‘无事生非’。”在他们看来这事十分“荒唐”。

任大家怎样劝说,姜希语都坚持己见。在兴隆县蝗虫养殖基地,60多岁的老人们都在养殖的情景,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

  可是,到哪里才能弄到适合养殖的蝗虫卵呢?

  姜希语在网络中找到了门路,她多次到天津蓟县、宝坻区考察,并在那里购买到第一批“东亚飞蝗卵”。

  大棚建了起来,成虫买了回来,姜希语却遭到当头一棒。天气炎热,生怕这些“宝贝”有啥闪失的姜希语把刚从外地运来的成虫全部放到了棚里,由于忘记了“喂饭”,第二天一大早,将近1/3的虫子被饿死了。“当时特别灰心,是养殖公司无偿给我补偿了这批成虫,才有了我今天的规模。”

  “2个棚包括购进种苗、建设费、人工费等共投入4万元,半年下来净赚6万余元,利润是成倍翻番啊!”她清楚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在乡政府和村里的帮助下,姜希语建了15个养殖棚,占地30亩,每个棚养殖30万尾,效益非常可观。

  在姜希语的带动下,周边一些村民也纷纷学着养起蝗虫来,目前发展养殖户已达20余户。邻村于杖子的贫困户杨海春,今年5月份建了2个养殖棚、占地2亩多,说起养蝗虫,杨海春高兴地说:“从建棚、开始养殖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眼看月底就有部分成虫能卖了,这么快就有收益了,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蝗虫不仅是居民餐桌上理想的‘绿色食品’,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加之不受场地限制,投资不多、技术简便、收益较快,是适合农民庭院养殖的致富项目。目前,七沟、王土房、党坝等乡镇的村民也都搞起了蝗虫养殖,尤其是王土房乡结合农家游要把蝗虫做成特色菜。”谈到目前养殖的良好形势姜希语满脸的喜悦。

    当问到今后打算时,她信心十足地说:“农村到处是杂草和庄稼秸秆,蚂蚱又好饲养、易管理,养的人会越来越多,我准备建立一个合作社,对农民饲养的蚂蚱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不仅让农民有事干,还能出口赚外汇。我相信小蚂蚱一定能做成大产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