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李艳辉) 因煤而建,因钢而兴,昔日的河北唐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和全国诸多重工业城市一样,一直伴随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极大困难。如今,随着南湖的开发建设,唐山这座资源型城市开启了全面生态发展之旅,南湖也由此成为新唐山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废弃地上崛起生态城
唐山的历史令人骄傲——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是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先河的城市。
然而,骄傲的背后,还有着令人无法回避的工业疮疤——历经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市中心区南部地表下沉总面积已达28平方公里,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禁区”。多年来,这片“禁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的堆积场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地,放眼望去,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破败景象不堪入目,肆意散发的腐臭气味令人掩鼻,附近七八个村庄的村民无奈陆续搬迁。
南湖,一度成为唐山人避之不及的废弃地。以此为界,唐山向南延伸的步伐戛然而止。近年来,虽经多方努力对其积极治理,但它的丑陋面貌依然无法得到根本改观。
2008年,在唐山市一年一度的“市民献计献策月”活动中,市民们关于改造南湖的强烈呼声令市领导掩卷沉思:难道人们固守的“禁区”,果真就是不可能逾越的雷池?很快,唐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委托国家地震局、煤炭科学总院等权威机构,对南部采煤沉陷地的地质构造以及潜在危险性进行了缜密的分析与研究。在先后做出三份评价报告之后,得出的结论令人振奋:南湖生态城的大部分区域正处于地表下沉的稳定期,坚实而牢固,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开发建设条件。中共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宣布:要整合南部采煤塌陷地及其周边地区,建设91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把这片曾经的城市“疮疤”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把唐山打造成全国闻名的“华北水城”。
去年3月,沉寂多年的南湖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很快,昔日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相继变成了现实:
——请来国内外最优秀的团队为生态城做最完美的蓝图。包括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团队在内的四家顶级规划机构为南湖绘制了科学发展的蓝图;
——一年时间清理800万吨粉煤灰、350万立方米煤矸石、800万吨垃圾,挖出一个11.5平方公里的大南湖,相当于两个西湖的面积;
——一年零一个月一条15.7公里长的南湖环湖路工程顺利完工;
——高达50米的垃圾山被治理成为南湖一景“凤凰台”;
……南湖公园治理中的一个缺憾就是水没有“活”起来。今年3月全面开工的唐山环城水系工程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唐山环城水系工程将城中现有的陡河、青龙河等与南湖等湖泊相联,形成环绕中心城区57公里的环城水系。整个工程建成后,唐山将实现“城在水中”,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蓄水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
仿佛就在眨眼间,一座生态之城从废弃地上迅速崛起,成为唐山资源城市转型的典范之作。
南湖,一座城市的福祉
今日的南湖,烟波浩渺,杨柳依依,绿树繁花,风姿绰绰,成为了唐山人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鸥鸟云集嬉戏的乐园。
南湖,是这座城市的福祉。
“早年关紧门户还嫌臭,住在这里挺憋屈;现在打开窗户就是风景,空气都是甜的,感觉开心极了!”家住南湖附近的李连仲老人用最朴实的话,诠释了南湖的开发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幸福。
“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湖是咱唐山人的骄傲!”“咱们的南湖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在百度唐山贴吧里,百姓用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点评,将内心幸福和自豪抒发得淋漓尽致。
原来采煤沉降区内尘土飞扬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水清了、天蓝了、地绿了。经环保部门检测,空气质量全年可达2级以上。据统计,目前,南湖公园共栽种树木近200万株,绿化面积达607公顷,湖泊湿地18平方公里,湿地里各种植物达到40余种。公园相当于这座资源型城市中心的一个“绿肺”!唐山市气象局的专业人士介绍说,南湖对改善唐山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显著效果,可以使城市目前的极端最低气温升高3-4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降低3-4摄氏度。南湖水面形成的湖路风,将加快周边地区的空气流动,使唐山更加宜居。
唐山市林业局的负责人说,南湖大量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保留了大面积的蒲草、芦苇等,为野禽、野鸟保留栖息空间,为鸟类、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唐山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林澎说,按照规划,南湖生态城区域包括28平方公里塌陷区和周边大量可开发的废弃土地,总体面积是91平方公里,到2015年,这里将吸纳40万城市居民。人口的聚集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和高端服务产业的兴起,每年可新增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正是看好南湖区域巨大的增值空间,国内知名的地产商争相角逐南湖区域土地的开发权。近日,南湖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潘树文欣喜地透露:“南湖这块地儿都抢疯了!”毋庸置疑,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700多万唐山人民将成为南湖这一崭新经济增长极和由其引发城市转型进程的最大受惠者。
文化彰显南湖之美
唐山南湖的魅力绝不仅仅凭借其体现出来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以文化元素彰显南湖之美,是南湖开发建设的神来之笔。
唐山是一座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人民战胜地震劫难、凤凰涅槃的传奇历来是游客关注的焦点。南湖生态城的开发,为唐山市延续历史文脉、弘扬城市文化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南湖地震遗址公园的一角,保存完好的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记录着当年瞬间的惨烈;十几面地震纪念墙上,24万遇难同胞的名字整齐排列;地震墙的后面,是总面积10000平方米的纪念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展现了唐山百余年工业发展轨迹;南湖生态城境内原有唐胥铁路、唐山交通大学等遗址正在陆续修复和再现……在南湖,传统工业文明的遗迹和现代生态文明现实,就这样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南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迷人的魅力。自今年4月30日开园以来,“去唐山南湖看看”,已成为全国各地众多游客的选择。
今年“五一”期间,南湖生态公园开园伊始,日均游客超过10万人。
8月1日上午,北京旅行社团队100多人和由20多辆汽车组成的自驾游车队80余人,亲身体验了南湖美景。
8月8日,北京的300多名车友参加“京城百车自驾游南湖”活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旅游卫视等20多家媒体进行全程报道。
9月25日,河北省最美30景评选结果揭晓,唐山南湖公园位列其中。
刚刚结束的“十一”长假,南湖公园共接待游客52万余人次。
“我走遍了全国各地,第一次见到城市中央有这么大的一块儿绿地,有这么大的一片水面。尤其了解了它的身世,我对她的变化感到非常震憾!”一位客商在游完南湖后发出了由衷赞叹。
南湖,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形象,为“发展可持续、世界更美好”作出了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