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把孩子置于诚信与否的尴尬境地
时间:2013-09-25 11:21:05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陈汶聪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教育的倡导的原则。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中小学生什么时候该诚信,对什么人该诚信,确实让人感到有些纠结。且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件事:  

    9月20日17时许,一位12岁的男孩小浩(化名)在家附近遇到一名骑电动车问路的男青年。当小浩热情为其指完路后,这名男青年不但没有说声感谢,反而拿起手中燃烧的烟卷直接烫上了小浩的脸部(9月22日中国新闻网)。无独有偶,湖南长沙育英二小学生黄某在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问路并被邀请上车带路,黄同学怕是人贩子于是谎称“我老师在后面,你问我老师”。结果一回家,黄同学就郁闷地问老爸:“我骗了他们,是不是违反了《中小学生守则》?”(9月18日红网)。

    《中小学生守则》要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而小浩却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在热情地指完路后,反而被对方用烟卷烫伤了脸。面对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成年人伤害事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有人因此提出“对坏人可以说慌”的论断,有的学校还把“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写进了《学生守则》,人们对此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给现行《中小学生守则》提出了严峻挑战。

    笔者认为,“对坏人可以说慌”的观念不值得提倡,更不应该写进《中小学生守则》。因为对中小学生而言,对社会的辨别能力还不足,更不能像孙悟空一样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很容易让大家心存芥蒂,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人,甚至像黄同学一样“弄巧成拙”。倘若我们从小就给他们灌输“坏人可以骗”的思想,那么我敢断定在中小学生中谎言一定多于实话。因为中小学生社会判断能力有限,哪怕你和他有一点点小的隔阂,也许你就成了他心中的坏人!这样从小处处设防,天天谎言,说不定那天我们就成了谎言充斥的社会!

    因此,规范现行的《中小学生守则》,删除其中空洞的内容,增强它的实际性可操作性,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才是我们教育的立教之本。同时,要积极传存倡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