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年薪20万招农民工当主播”,如此招聘只是炒作
时间:2013-06-08 21:22:0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年薪20万招电视主播,必须是农民工!近日湖北垄上频道的一则招聘广告引来关注。这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为什么非要招一个农民工当主播?节目马上就要播了,能及时找到这样合适的农民工当主播么?抑或这又是一个炒作?(6月8日,《武汉晚报》)

    年薪20万招农民工当主播,“专业需要”和“有意炒作”各自站队。质疑者的理由显而易见,一则,招聘何以要专门针对农民工?为什么不能是其他?二则,农民工的身份与主持人的职业,所形成的巨大落差本身就具有了炒作的元素。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高薪招聘农民工出身的电视主播,要实现两者之间的结合,这几乎是很难实现的结果。众所周知的是,现实中一边是诸如百万年薪招聘“售楼员”之类的广告举不胜举,另一边则是 “百万年薪”式的招聘虽然吸引眼球,却几乎无人问津。以炒作为目的招聘,有着太高的准入门槛,所谓的“高薪招聘”俨然成了商业营销和形象宣传的工具。

    招聘方的理由似乎也可以理解,“身份认同”往往能够成为专业素养的前提。毕竟,让一个既熟悉自己又熟悉别人的人去当主播,能够更容易形成共鸣。就如同体育直播中,所邀请的解说员或评论员,往往是跟某运动项目有直接关系的人,要么是在役或已经退役者,要么是从事行业很久者。

    不过,将职业认同与身份属性联系起来,表面靠谱实则想当然。术业有专攻并不在于身份标签,这应是一个常识。熟悉民工者,除了具有农民工身份和经历的人之外,其他人也不应被排斥。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他们本身就属于农民工,或者从事了相关职业,难道其就没有获得参与机会的资格吗?同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难免有夸大的成份,很难做到相对的公平。

    此外,“农民工”的招聘属于定势的思维,缺乏专业的考量。服务热心不靠身份而靠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爱一行干一行”,无论投身到什么行当,都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反之,若一个人没有职业精神,即便其来源于特定群体,也未必就能做好。我们常见的是,很多官员他们本身来自于底层,但他们身份和地位改变之后,其服务的态度不是也发生了改变吗?

    年薪20万招农民工电视主播传递出另一个信息,那就是时下的电视主播,无论专业素养还是职业精神都严重下滑,以至于只好“就地取材”,从“特定对象”中去找。不过,按照这样的逻辑,服务农民工要招具有农民工身份的人作主播,那么服务环卫的岂不要招环卫工?服务警察的要招警察,服务无业人员的又招什么呢?

    在农民工被人为的视为弱势,并有着某种社会偏见和惯性歧视的语境下,身份标签式高薪招聘难以逃避炒作的嫌疑,甚至透露出一种身份优越和“弱者扶助”的味道,难以纠结而无以认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