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与长江在重庆的汇流后奔腾北上,在这个将近90度的拐弯处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眠弓”,这是重庆的江北嘴,古人在这依山面水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江北城。如今的江北嘴是一座新崛起的商业CBD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现代玻璃幕墙钢结构的大厦,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银行、证券公司,可以看到歌剧院等现代派的公共建筑。整个城区是一派汽车时代的城市肌理,宽阔的干道、大尺度的街区。

  2002年7月26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加快江北城规划建设提案》。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江北城面临全面改造。那时候,这里还有老城墙、老房子、老树、老井、老街、老巷。很快,2003年9月20日《重庆晚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表达了人们对江北城建设状况的忧虑:“近日,市文物局与市规划局联合组成专家组,考察了江北城旧城改造片区的文物古建筑保护情况。结果是所到之处满目疮痍,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建筑已被拆毁。”这篇文章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于古建筑保护的呼吁。重庆市文物局的吴涛说,“江北城拥有众多古建筑,在重庆文物界享有‘记忆之城’的美

誉。”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张兴国说:“这些古建筑能够不动的尽量不动,不要再闹拆真古董、修假古董的笑话了。”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的林必忠说,“我们将介入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抢救江北城地下文物遗产……”

  听说江北城要全面改造,在这里居住多年的市民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愿望,“江北嘴改造将让世界多了一个叫CBD的地方,但是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我们失去的是家。”他们说,“能不能为我们留下一公里甚至半公里的老城,让熟悉的灯光照亮我们想家的眼睛。”

  这些呼吁引起了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黄镇东亲自批示:“对具有文物价值的要严格保护,并纳入规划,统筹考虑;对已拆文物要请专家鉴定后再处理;对要拆迁的文物点,要先鉴定再处理。”


详细>> 

 

  《重庆晚报》的文章同样引起了重庆一家民营企业——金阳公司的关注。金阳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弘扬本土文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主业经营之余赞助了众多本土文化活动:2003年8月1日,他们开展了“骑龙·巴渝风”的巴渝文化寻根之旅,公司员工前往千年古镇龚滩,感受巴渝建筑,并且邀请龚滩的乡亲来重庆观光;这家企业曾经支持过《金子》《李亚仙》等川剧经典的创作演出;还开展过“巴渝民间风情文化艺术节”“ 巴渝传统婚礼”“巴渝新十二景评选”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公司开发的“骑龙·巴渝风” 项目中,他们也努力营造具有本地建筑风格的小品和公共空间。时代特色。“广东工业设计城”不是建制镇,而是一个嵌入在建制镇中的特色小镇。

  “资金缺口和时间差造成了政府协调的巨大困难”,金阳公司在对此事跟进的过程中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重庆市文化局下发文件之前的两个月,也就是2003年10月13日,金阳公司独立出资聘请专家调研考察,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将江北城17处老建筑原貌搬迁。他们决心“不能让我们的子孙仅仅从教科书或照片来了解城市的历史”。他们要把在江北城中间抢救出的这17处优秀历史建筑,搬过长江、搬过嘉陵江,搬到重庆南岸来。市文化局的文件事实上是对金阳公司自发行动的追认。

  当推土机轰轰进入江北嘴开始拆除时,金阳公司的老总和高管放下手上的工作来到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大学等相关部门,三顾茅庐,聘请相关关专家组成专家团队。通过积极有效的推动,很快在拆迁中的江北城里精选出17座具有典型艺术风格的建筑,决定出资对其加以异地保护。所选建筑包括江北公园大门、老戏台、刘家院子、文昌宫、洋房子、织布厂、银行职员宿舍等17座优秀历史建筑,涵盖中西不同建筑风格。

详细>> 

 

  测绘之难和搬运之急

  首先要做完整的测绘。金阳公司请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师生开展测绘。一方面,测绘地点分散,给测绘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人员调动,工具使用等都需要周密安排;另一方面,这些建筑在上百年的使用中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改建和加建,要一一加以识别,也给测绘制图加大了难度;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特殊构造技术作法也要花费大量时间认真理解消化。

  历史建筑的拆卸是一件精细的技术活,而江北嘴的改造迫在眉睫,金阳公司要抢在推土机之前将测绘后的建筑部件先编号再拆卸,时间非常紧迫。另外公司还要同时提供足够的场地,将这些老砖老瓦、老木料老石头分栋按编号堆放。

  设计之惑

  异地拼贴式重建需要再设计,建国以来除了阮仪三先生曾对张掖的古建筑提出过拼贴式保护的设想外,国内似乎还没有先行的案例可以借鉴。金阳公司再次请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顾问,涉及文物保护、城市建设、古建筑研究、美学评论、规划设计各领域。最大的质疑就是,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原处于不同地点的建筑能否协调一处?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样做无异于“关公战秦琼”,题材本身有误。力排众议,这一“历史建筑拼贴式异地保护”的方案由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张兴国教授带领的团队主笔,几易其稿,最终完成了这项开创性的设计。这17座建筑整合一处,成为骑龙山庄配套商业的一条步行街区。这一设计的重要贡献在于有效解决了城市设计尺度上城市及历史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历史建筑异地拼贴式保护设计中建筑形态的协调性两大难题。

详细>> 

  

 “重庆映像”是在一场突发局面下,由企业自主开展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行动,并且事实上成为我国率先成功开展的优秀历史建筑异地拼贴式重建和利用的案例,金阳公司与重庆大学师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开展的探索都是弥足珍贵的。

  1、选用新材料

  历史建筑拆卸下来的木构件大多年代久远无法使用,且木材强度低、易燃。由于是从推土机下抢出来的老建筑,没有受到文物保护规则的严格限制,反而给选材留出了空间。采用钢筋混凝土作支撑材料克服了木构材料的诸多缺点,同时也使室内承重结构减少,室内空间更加灵活。混凝土耐火性能也提高了建筑使用中的安全系数。

 

  2、调整内部空间

  改造内部空间满足现代需求是历史建筑融于现代生活的重要途径。以刘家院子为例,“刘家院子”是1930年代砖混两层三合院,首层的层高4.15米,开阔气派。但是二层因坡屋面,两边矮中间低,楼梯间只有1.5米,难于利用。

  设计中对空间进行了“取长补短”——将楼板相应降低,使两层空间都舒适,充分发挥商业效应。如今“刘家院子”的二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舒适的休闲空间。

  3、修砌工艺

  以文化馆建筑为例,其墙面采用空斗眠墙的砌筑工艺,在重建中加以复原,延续原有时代砌筑工艺的同时,原汁原味地保持了建筑风格。

  4、现代设备安装

  正如前述,老建筑只是一个纯粹的建造工程,最多涉及通风、采光。现代建筑需要配电、通风、供暖、给水排水、消防等多种复合因素。但是现代设备挂在老建筑的墙上颇煞风景,设计者尽量为空调外机安置了妥善的位置,让各种现代设备藏匿其下。

详细>> 

 

  1、为优秀历史建筑异地拼贴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重庆映像”的案例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世博会期间,联合国馆馆长拉斯博士在听说这个案例之后专门到访重庆考察,也有不少媒体人士提出这个案例是否具有推广的可能。但是金阳公司董事长刘达平却始终认为,重庆映像是在老江北城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对众多优秀建筑中极其有限的部分进行的异地拼贴式重建,这些建筑因脱离了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而中断了原有的生命过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是站在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的思考,值得本案例研究者们深思。但我们也看到,恰是由于项目的适时运作,历史建筑在异地得以重生。所以不可否认,单从项目行为本身而言,“重庆映像”事实上在优秀历史建筑异地拼贴式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宝贵探索,也为文物建筑的活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建筑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现。

  2、企业文化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担当

  如果单从经济角度计算,“重庆映像”项目基本无利可图。重庆映像建筑面积38420平方米,项目测绘、搬迁、设计、复建、装修等总投资约63137万元。以专家测算,如果修建同等规模的现代型商业街,总投资仅需2.5-3亿元,“重庆映像”的投资超过普通商业街的一倍。这样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探索隐藏着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项目历时近十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得以完成,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力量不容忽视。

  3、“重庆映象”得到各界认同

  ——“重庆映像”得到政府的认同

  2009年6月,“重庆映像”获“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2009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重庆映像”为 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重庆市规划局授予“重庆映像”为“建筑风貌示范案例”。

  2015年,“重庆映像”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重庆映像”得到市民的认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