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污染古村落被拆,该如何铭记教训
时间:2015-11-03 10:31:45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绍兴袍江开发区斗门镇三江村,因钱塘江、钱清江和曹娥江三江汇流而得名。这个江南古村落始建于明代,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的军事要塞。2000年8月,绍兴袍江工业园成立,给包括三江村在内的许多村子带来大量污染,许多村民热切盼望拆迁。当地政府计划将三江村包括古建筑在内的现有建筑拆掉,之后再规划建设仿古所城,另行安置村民。拆迁中,被文物部门划为保护对象的一些古建筑,仍被无情拆掉,绍兴袍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称是拆迁队误拆,但拆迁队坚称是按当地政府的要求进行的拆迁。(11月2日《钱江晚报》)
  
  究竟是拆迁队误拆,还是袍江开发区官方授意为之,其实不难查明,只需查验拆迁队与当地签署的项目合约,看看所附图纸究竟有没有包括后来被解释为误拆的注明保护古建筑。从现实逻辑来讲,拆迁队承揽拆除项目,需在项目完成后结算,很难想象会在项目合约之外增加拆除作业,或者违反项目发包方许可而鲁莽行事。
  
  依照《钱江晚报》的报道,除了少数老人外,三江村本村村民多数人赞同拆迁古村。原因很简单,如果村子不拆迁,村民们就得继续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并且因为文物保护法规贯彻落实越来越严格,住在“原汁原味的老建筑”,方方面面生活都会受到限制,倒不如早早搬进敞亮宽大的新居。
  
  很显然,这并不意味着多数村民并不顾惜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居,更不能得出结论说村民没有文物保护意识。当地村民被动接受的主要结果是,袍江开发区的建立和运作,并因此带给村子的严重污染、带给村民的不可逆转(难以修复)的伤害。这个开发区10多年里容纳了数千家工业企业,尽管会显著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却因为企业的过度集中及环境监管的形同虚设,带给村民更多的是噩梦,不惜割舍祖屋。
  
  古城、古村落与现代城市、工业,完全可以实现相邻相容。即便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带来对古城和古村落的破坏,仍可以通过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来减轻影响程度。三江村在拆除前,从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生活过十几代乃至几十代人、早就被证明具有宜居性的村落,变成了高污染、高度不宜居的地方,绍兴市、袍江开发区有关方面难辞其咎。
  
  当地官方而今力推对三江村古村落整体拆迁,事实上也因此消除了工业化进程中,因为治污不力对古村落和居民造成严重影响的物理存在。延续了几百年的古村落就以这样的方式,成为粗放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的代价。笔者以为,无论从环境治理还是文物保护的角度,三江村古村落的拆除都应可谓沉重教训,理应在新建的仿古所城设置专门的纪念区,予以记录,发挥警示作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