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国庆节令北京卷入了堵城困局,并引发了中国汽车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快速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正面临难解之题:一边是因为汽车热销而大涨的汽车股,一边是因为拥堵而蜗牛般爬行的中国汽车;一边是1.99亿辆的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包含8500多万辆汽车,一边是中国15座城市每天近10亿元的拥堵成本。中国将如何解决汽车发展和城市快乐生活之间的矛盾?堵城困境下的中国汽车业,将何去何从?
北京“堵”城创纪录
国庆节后,中国汽车引发的大城市拥堵被当成笑话广为流传。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首席汽车分析师程晓东无奈地回忆,中秋节前的那个周末,北京成了名副其实的“首堵”。140余条道路拥堵,道路拥堵数首次破百。而上一次大拥堵发生在今年初下大雪时,90余条道路拥堵。网友们调侃,如今平时一小时的路程,居然要“爬”三个多小时。曾有一位身陷堵车大军的车主电告亲友“晚饭别等我了,改宵夜吧”,令人啼笑皆非。
堵的并不只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也无法幸免。伴随堵车,巨额的财富悄然流失。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指出,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日均损失近10亿元。而北京这类大城市的月均拥堵成本高达60亿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表示,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北京拥堵情况将变得更严重。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预计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届时平均每小时车速将低于15公里。当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和600万辆时,不采取限行措施,高峰时拥堵时间将超过5个半小时;采取限行措施,中度以上拥堵时间也将达3小时至4小时。
汽车迅速走向了幸福的对立面。因为追求幸福,中国居民大步迈进了私车消费行列,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也首次跻身全球第一。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2000多万辆。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汽车消费增长速度更为惊人,短短两年七个月,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从300万辆增长至450万辆,而东京花了12年时间才完成这一跨越。
2010年,汽车消费的热情仍有增无减,消费升级使豪华车成为汽车市场新宠。梅赛德斯-奔驰,9月份在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3940辆,同比增长114%。今年1至9月销量超过101,350辆,同比增长129%。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表示,“梅赛德斯-奔驰9个月就完成了全年销售10万辆的既定目标。” 奔驰甚至在中国进行了新一代R级大型豪华运动旅行车的亚洲首发。原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苏晖表示,“在北京已经呈现出新消费格局,排量越大、越豪华的车越好卖。”
在比较北京的私车和北京道路后,分析人士指出,北京的马路容不下如此多的汽车。假设每辆车长4米,即使将汽车依次排列在北京二、三、四环,也只能容纳22万辆汽车,但北京汽车保有量约450.3万辆。
汽车产能过剩了吗?
汽车社会因堵车而失去了幸福感。面对有增无减的城市拥堵,面对销量持续攀升的中国汽车市场,外界开始将怨气指向了开足马力生产的中国汽车业。一时间,关于中国汽车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四起。即将登陆A股的力帆汽车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其董事长尹明善指出,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可能诱发出台对汽车业不利的政策。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明确指出,在车企急速扩张后,中国汽车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今年进行的第五次汽车产能调查情况显示,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如果再加上其他小车企的产能,则2015年全国汽车产能将超过3400万辆。
但汽车企业及行业协会并不认可产能过剩之说。2010年不少汽车企业尝到产能不足之苦。力帆汽车称,目前公司乘用车产能仅5万辆,已经满负荷运转,故拟筹资扩大产能。此外,很多业内人士并不认为汽车是造成堵城的唯一祸首,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并不在于让企业减少产能。
安邦公司董事长、首席研究员、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战略研究顾问陈功表示,治理北京交通困局,需要解决两个关键点。首先,大力发展地铁,这也是北京市唯一且最便宜的解决方案。其次,逐渐修整城市规划,向真正多中心、多区块的方向调整,打破环线的破坏性统治地位,从而真正发挥地铁线路的效率。
在一、二线城市陷入堵城困局之际,车企悄然开始转战三、四线城市。新华信集团总裁林雷表示,三线和四线城市汽车销量从2005年30%增长到40%多。浙江慈溪等二、三线城市正成为汽车厂商们的新宠。一汽丰田旗下锐志最大的经销商就位于浙江慈溪,为了进一步占据这一市场,一汽丰田甚至将锐志新车上市会都放在了浙江慈溪,而非传统的京、沪、深、穗等一线城市。业内人士指出,三、四线城市购买中高级轿车的能力无法被忽视,以锐志这类排量2.5升、售价2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轿车正迎合消费升级需求。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提出,车联网技术普及后,将告别红绿灯、拥堵、交通事故、停车难等一连串问题。据悉,联网后的汽车将相当于一个大的移动电脑,透过接入庞大的互联网世界,就能享受到指示服务,且车内的传感系统能将外界信息及时反馈到驾驶者。中国将在10个城市开展车联网试点。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已经开始了车联网试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数据采集工作,从而很大程度减轻了城市交通负荷。(记者 吴琼 ○编辑 王晓华)
堵城困境无碍车企产能扩张提速
一边是火爆的市场需求,一边是“无法承受之堵”的城市交通,车企的选择却仍从发展经营的企业本质出发,一致向更大产销、更高利润迈进。
来自中汽协的消息称,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达到1300万规模。但汽车行业产能扩张规模却远未赶上需求增长规模,随着年底销售旺季来临,车企产能扩张陡然提速。
10月12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合肥基地项目在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举行开工奠基典礼。据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徐留平介绍,长安汽车集团的合肥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项目用地约1500亩,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设计年产整车近40万辆,项目建设周期约48个月,预计2015年1月全部建成投产,将实现长安品牌轻型客车、轻型商用车的引进生产。
长安对合肥基地的产业地位相当看重。徐留平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10亿元、上缴税收6.6亿元,可实现带动地方工业年增产值330—480亿元,带动就业7.7万人;也将成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优化战略布局、抢滩中部市场、实现多品种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战略增长点。
除了长安汽车外,近来郑州日产、神龙汽车、东风本田等车企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产能扩张。
9月20日上午,日产汽车公司全球总裁卡洛斯·戈恩来到河南郑州,亲手按下了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竣工仪式的启动按钮。
据介绍,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总投资约10亿人民币,设计产能18万辆,一期实现14万台产能。第二工厂投产后,郑州日产年总产能将由现在的6万台上升到20万台。随着今后工厂扩建,到2012年总产能将达到24万台。
对于车企的产能扩张,东海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吴文钊对记者表示,政府部门对产能扩张的严厉态度以及企业自身的理性使汽车行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风险。不仅如此,2009以来的供应偏紧形势仍将持续,产能利用率也将维持在历史高位,由此汽车行业有望持续高景气运行状态,车市盛宴将会延续。同时,他预测,“今年汽车行业总销量为1760万辆左右,若购置税优惠政策在明年退出,节能车补贴效果进一步提升,全年汽车销量甚至有可能超过1800万辆。”
中国车市令人惊叹的高速增长态势并未改变。在9月中旬的花都汽车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记者表示,乘用车市场由第一个高速增长期转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潜在增长率由年均25%调整到15%。汽车用户群由高收入阶层进入中高收入阶层,并逐步进入中等收入阶层。
对车企产能扩张战略,中国资深汽车评论员贾新光并不反对。
但他建议,车企在单纯提升销量目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产业升级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然而,产销量的超越掩盖不了能力的欠缺,我们不仅在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技术、品牌运营等方面落后,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小等严重问题。因此,通过产业升级,全面振兴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完成由汽车产销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