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的人口承载力到底有多大?
时间:2010-10-11 14:15:10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刘光宇 

国务院决定,我国将在2010年11月1日0时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展开的当下,城市人口压力的话题甚嚣尘上。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年代,城市人口控制目标总是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城市人口是否超标?城市究竟有多大的承载力?如何改善人口压力?

城市人口屡破控制记录

近年来,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长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大有刹不住车的架势。以北京为例,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北京市的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膨胀过快。到2009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1246万人,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726.4万人,总量1972万。

这与当初建国时北京城市人口相比极具戏剧性,当初大肆鼓励城市人口增长,而如今城市人口一面刷新并突破控制目标,一面又重新制定新目标。回顾历史,以史为鉴。1953年国庆节,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看到产业工人的人数较少,当即对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说:“首都是不是要搬家?”他还表示,希望今后从这里向南望去到处都是烟囱。

很显然,毛泽东是嫌北京市城市人口偏低。于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8年中共北京市委向中共中央递交《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提出“北京市总人口现在是六百三十万人,将来估计要增加到一千万人左右”。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指出,要“坚决把北京市到2000年的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仅仅3年后,1986年北京市总人口已达1000万。尽管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要求“今后北京人口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一千万”,终未能拽住这个城市人口增长的步伐。

1993年批复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991-2010)》要求,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250万左右,事实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382万人。

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提前十年突破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的控制目标。以近两年北京市每年增加逾60万人的速度来看,这个城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2000万人已在须臾之间。

翻看历年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北京人口规模预测的历史,用两个字概括,是“不准”的历史,人口控制目标,四个字,是“屡设屡破”的数字,而人口规划的过程,是“步步为营,节节败退”的过程。所以现在看来,北京市人口规划目标是屡设屡破,而很显然,北京市人口规模已经走上了历史的惯性快车道,很难刹住车。而且,北京的人口规模可能还会被继续突破下去。

控制人口规模势在必行?

除了北京,中国很多特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人口已超过城市承载力极限的话题也是层出不穷。城市的长远发展,与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及人口管理密切相关,然而,随着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陆一线大城市的容量已逼近临界点,在能源、交通、就医、就学、就业、居住、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应对人口爆炸,成为摆在这些大城市面前的一道不得不解的难题。

面对“屡设屡破”的人口规划控制目标,作为一个资源稀缺与人口规模极度膨胀的悬殊对比,许多大城市人口已经接近各种资源的承载极限。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将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严重影响未来的协调发展。

《北京工商时报》报道,据测算,非农业人口每增加10万人,每年将增加14.21万吨的直接生活能源消费和 23.46万吨的间接生活能源消费。从用水方面看,目前北京生活用水已升至用水总量的44%,人口增加是其主要原因。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缺水的难题。

《京华时报》8月21日报道,“2010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在京发布,深圳、北京、上海等30座城市入选科学发展典范城市。北京综合排名列第10位,居深圳、苏州、杭州、福州、厦门、无锡、东莞、上海、大连9座城市之后。报告指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北京市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现阶段发展存在一些不足,需引起关注,其中人口城市化水平已高于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承载力。

诸如此类由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直接考验着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人们都知道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力严重不对称,可如何解决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力的矛盾却引来不少的争论。

人口规模膨胀不可怕?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王广州打了个比方:看城市能装下多少人口,就像看往一个杯子里能倒多少水。开始,只能盛下一整杯水,你在杯子底部接个管子接上另一个容器,它就能倒进去更多的水。“讨论城市可承载人口是要放在特定条件之下的,条件不断变化,人口承载力也随之变化”,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在讨论城市人口承载力时,是去掉前提条件来讨论。”

按王广州的意思,是不是这些年来人口的过度增长不会对城市的承载力造成威胁呢?因为城市的承载力也会提高嘛!

“人们常常习惯于将一个城市的最大人口容量当成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数量来看待”,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段成荣就撰文指出:“在人口已经大大超过原来认定的最大人口容量的今天,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问题乃至灾难,相反,今天的北京市所达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大大高于提出人口控制目标和最大人口容量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他的结论是:随着技术进步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城市的最大人口容量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而要发展地看待这一问题。显然,直到今天,人们在讨论城市人口承载力时,依然经常忘记这一结论,每当人口超过既定数字,就一味奔走相告“人口已近城市极限”。

对于城市承载力的问题,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梁昊光的看法更乐观,“把城市本身的承载力提高上去,承载2500万人口没有问题,北京可以接受这个挑战,并且生活质量还可能比现在的更高。”他认为关键是要疏散城市功能。

可是对一个城市来说,必定有承载极限,规划目标屡屡被打破,人口膨胀也挑战着极限,提高城市承载力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城市承载力也随着人口规模水涨船高并没那么容易。

控制人口不能直接调人

面对北京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合理调控城市人口规模”专题调研组,今年7月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建议政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然而这些意见却引发媒体热议。“北京不只是精英们的北京,这个城市今日的繁荣离不开每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在某些人看来很‘低端’的岗位上的劳动者。他们或许卑微,但正是这样的卑微成就了北京的高端。”《新华每日电讯》刊载署名文章称,“一味地片面强调以流动人口为主的低端劳动者对城市生活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贡献只字不提,甚至想尽办法‘排挤’他们,无疑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洁癖’。”

一边是人口给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一边是人口控制措施引来种种争议,北京的人口规划到底该何去何从?“十二五”规划制订在即,城市人口特别是北京人口要不要控制,该如何控制?曾多次参与北京人口问题调研的市政协委员、人口专家陆杰华认为,城区人口发展目标上应该做加减法。城市需要的高端人才和实用性产业,政府应该加大吸引吸收力度,对于城市不需要的应该调整。但政府不能简单设置门槛或设限,控制某些人不能来,就是说政府不能做越界的事情,直接去调整人。

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一次次考验着城市承载力的极限,也给业内人士提供了争辩的话题。城市承载力犹如弹簧一样,多少人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寻找,你的极限是多少?可是只有当弹簧崩溃的那一刻才是它的最大承受极限。人口膨胀再膨胀,城市极限似乎就在眼前,可是一次次的加压,人们发现,这依然不是这座城市的极限。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