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700城市“禁放”需更多“软着陆”
时间:2015-02-14 12:56:04  来源:新京报  作者:毕舸 
    鞭炮禁放需要时间的过渡,人们观念的变更,以及“禁放”的令行禁止,以上缺一不可。而来自民众的自发意识与行动,才是最为关键的。

    据媒体报道,春节越来越近。因担忧雾霾、噪声扰城,我国已有近700城市禁放、限放鞭炮。

    有关春节是否应当燃放烟花爆竹,这几年来一直是社会争议的焦点。部分公众认为,放鞭炮本可以烘托喜庆气氛,为新年开个好头,是传统习俗。但反对者则认为鞭炮燃放不仅容易造成空气和噪音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为何不能一禁了之呢?后者近年来不断发声,也成为地方政府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依据所在。

    其实,作为传统习俗,鞭炮禁放无所谓对与错,关键就在于它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之间发生了错位。但毕竟还是有很多人怀念烟花爆竹燃放所带来的年味,这种传承下来的文化记忆,恐怕也非短时间内可以更替。

    就公众而言,反对和赞成的声音都有,一时间难以达成共识。但要看到,与春节燃放爆竹具有几乎同等历史传统的清明扫墓,越来越多的人就选择了文明祭祀。与之相关的身后习俗,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现在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越来越愿意选择火葬。时代的发展也许会逐渐带来观念的更新。

    除观念更新以外,现代人的生活习惯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而出现了重大变化,土地、时间、环境、身心健康成本日益重要。两相权衡下,宁愿舍弃部分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节庆以及其他文化风俗,也算是基于经济理性的“用脚投票”。烟花爆竹,也许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对于政府来说,如果真的下决心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还须“动真格”。事实上,过往几年来,虽然不少地方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声仍不绝于耳,如果禁放令流于纸面,也许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受损。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然决定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要用加强日常执法力度,来证明法令与执法的统一。

    但必须承认的是,仅仅依靠强硬的执法,“禁放”恐怕一时难以取得圆满效果。之所以如此,政府除了春节来临出台相应规定禁止或限制燃放鞭炮烟花,日常宣传却少之又少,这也是需要检讨的。

    比如,青少年基于天性,都偏爱于带有游戏性质的燃放烟花爆竹。如果能够从校园入手,通过更为活泼、贴近孩子接受习惯的教育普及入手,让他们明了燃放烟花爆竹带给空气质量以及人身安全的危害,或许就会取得更为良好的社会效果。

    鞭炮禁放需要时间的过渡,人们观念的变更,以及“禁放”的令行禁止,以上缺一不可。而来自民众的自发意识与行动,才是最为关键的。政府需要用更多的“软着陆”举措来加以推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