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铁公交涨价应成改善交通触发点
时间:2014-11-28 20:27:37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徐立凡 
    多支出成本,就当换取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是常识,也是北京地铁、公交调价后追求的目标。通过涨价改善公交企业的盈亏,只是作了资金面的优化,其它亟待优化之处应当同时推进。

    昨天上午,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最终方案:地铁起步3元坐6公里,不含机场线;公交起步2元坐10公里,使用公交一卡通乘坐公交车普通卡5折,学生卡2.5折。新方案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同时,北京市将在2015年底前,选择合适的时段,在轨道交通试点低峰优惠票价制度,此外,还将考虑联乘、换乘等优惠政策,儿童乘车优惠票价身高标准将从1.2米提高到1.3米。

    调价前,北京实施的是全国最低的地铁、公交价格机制,具有突出的惠民特征,调价之后,公交出行的成本有所增加,特别是对中长通勤距离的上班族而言。多支出成本,就当换取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是常识,也是北京地铁、公交调价后追求的目标。

    调价后的直接效应是改善北京公共交通企业的营收。公共服务既应体现出惠民性,也需要有持续性。调价后北京市公共交通政府负担过重,企业严重亏损的状况有望改善。如果新增资金用于改善公共交通,那么乘客多支付的成本也可得到间接补偿。当然,这一补偿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公共交通企业营收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透明化的基础上,公众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至少可以将多支付的成本视作“期权”。

    但是,仅此还不够。从现实情况看,增加乘客出行成本和鼓励错峰出行,短时间内仍难减少交通拥堵、高峰期人满为患的现象,毕竟,公共交通供应能力需要长期建设才能增强。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即使公共交通供应增强,由于区域板块功能划分不够合理、城市发展空间逼仄等因素制约,公共交通仍会面临不小的压力。

    改善公共交通,不是增加公交供应能力就可实现,也不是凭价格杠杆的运用就可实现。多数人选择高峰期出行,是刚性需要而不是主动行为,价格调节无法改变人们出行的“受迫性”。因此,除了运用价格杠杆,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

    比如,通过多中心区域的建设,调整城市的区域板块功能,让“睡城”不再是“睡城”而成为经济园区,就地消化出行压力;又如,减少政府部门不必要的审批核准权限,避免“跑部钱进”造成的无谓交通压力;再如,更精心地优化道路规划,设置合理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打通断头路,尽可能用棋盘式小循环系统对冲环路系统进出口的堵塞等等。

    与国际大城市比较来看,北京的公共交通供应能力并不算低,私家车保有量也远谈不上最多,之所以有相对突出的交通问题,当然有价格体系不合理的原因,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精细高效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通过涨价改善公交企业的盈亏,只是作了资金面的优化,其它亟待优化之处应当同时推进。

    当然,建立一个系统、协调的改善公共交通的推进系统,不仅是北京市政府部门的事,身在北京的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公众都需共同参与,并在这一推进过程中享有适当的话语权,能够平衡各自利益,改善公共交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地铁公交涨价,理应成为一个新触发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