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给“奇怪建筑”设准则也要遵守规则
时间:2014-11-24 15:37:20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在中国科协主办,广东省科协承办的“第三十四次中国科技论坛—绿色建设美丽中国论坛”上,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透露,国家建设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如果设计方案被判定为“奇怪建筑”,则不予批准建造。目前,业界专家们正在热烈讨论此事。(11月22日《广州日报》)

  何为“奇怪建筑”,确实是一个仁智各见的问题,就如同“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一样,“奇怪建筑”看似有标准,实则没有标准。比如喜好者说这不是奇怪建筑,而是艺术性创新,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哗众取宠,而不没有做到步调一致。比如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认为,建筑应与当地文化、气候的契合。“比如央视新大楼,与北京的文化就格格不入。北京文化讲究方正、规矩,而这栋大楼难以体现。”照此逻辑,央视的新大楼“大裤衩”应当是一个“奇怪建筑”,应当成为被限批的项目之一。然而事实却是,在世界高层建筑学会“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的评选会上,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获得最高奖——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

  正是标准的模糊与界限的宽泛,才使得尽管业界专家们讨论热烈,却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体系出台,所提出的用料超多,结构复杂,文化契合和气候适应等宽泛要件,都是不具有操作性的标准指引,而不是具体的量化指标。而外界担忧的是,一旦给“奇怪建筑”设准则,有可能会对创意与创新形成扼杀,在权力爱好的单向度限定下,形成单调而僵化的建筑风格,并最终步入“整齐划一”的审美窠臼。

  其实,建筑本无绝对的奇怪之处,只要其做到了安全结实,经济实力,那么采取何种形式,都应当被允许和包容,甚至应当得到鼓励和提倡,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时下的城市建筑和城市风格,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互相的模仿与雷同,而无以形成既有的风格,从而才出现了“千城一貌”的格局。若是具有了更多的创新性建筑风格,包括那些让人一时难以接受的“奇怪建筑”,对于城市建筑的风格和城市文化,都应当是一种极大的补充。

  那么,如何掌握好“奇怪建筑”的度呢?既不能让建筑违背公序良俗,又不会因为限制而被扼杀创新。那么就必须坚持几项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实用,以不过度浪费为前提;二是安全牢固,以安全和质量作为生命力;三是要尊重首创精神,特别是要考虑一个地方的大多数人的接受度,而不是用内定化的内生原则,或者是权力好恶作为标准。当然,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定原则,不增加和滥用行政许可权,在程序上做到公开透明,用开放的姿态倾听更多的人意见,让大众评审取代暗箱运作。只有做到了程序上的公平正义,良好的初衷才不会形成对权利的伤害。

  不可否认,给“奇怪建筑”设准则确实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然而在专业界定都无以明确的情况下,就必须恪守“宁缺勿滥,慎之又慎”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做到过程的公开,决策的民主和广纳各方意见,并充分保障了申请者的申诉权和辩解权,给“奇怪建筑”设准则才会有扎实而可靠的基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