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百姓的赞誉看路南在南湖西北片区的和谐拆迁
时间:2010-07-22 16:35:34 

ab5ea0039698db8f0be633a4d95e2abc.jpg

一面、一面、又一面……

  锦旗、锦旗、还是锦旗……

  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指挥部内,60多面锦旗悬挂在明亮的会议室内,悬挂在签约大厅的周围,悬挂在楼道两侧的墙壁上,构成拆迁指挥部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六十面锦旗,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同的内容都昭示出同一个内涵:执政为民

  2010年1月,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指挥部收到了程庄村村民宋维合、宋维明联合送给拆迁指挥部的锦旗,八个大字夺人眼目——“心贴群众,携手为民”。

  2009年10月20日,为落实省委“三年大变样”精神,路南区委、区政府按着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改造工作实施动员大会上,专门成立了支持南湖生态城西北片区拆迁工作指挥部,从而拉开了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改造的序幕。2009年12月30日,整体拆迁正式启动。

  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改造工程是根据路南乃至唐山的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它的拆迁改造,不仅可以置换出1万多亩的建设用地,为路南乃至唐山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将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等值化发展——马庄村马桂芝老人家有7间平房,除去儿女的不算,仅是老人自己的四间,按照政府的拆迁补偿方案,换算成楼房就是260多平方米。因此,在“劈柴做饭、烧煤取暖,房屋低矮、道路泥泞”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的百姓,对拆迁改造表现得兴高采烈。于是,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激,他们在送给拆迁指挥部的锦旗上写道——“情系百姓、和谐拆迁”,程庄村村民司宗义,2010年1月;“知民心、解民意,人民公仆为人民”,将军陀村村民唐运海、宋可敏,2010年1月;“以人为本、一心为民”,新袁庄村村民陈再录,2010年3月。送给指挥部的锦旗还有很多。

  南湖西北片区区域面积7.9平方公里,涉及到19个村庄的8275户、23078人和1.5万座坟茔,其范围之广、人口之众、情况之复杂,在唐山、在河北史无前例。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路南区迅速在区直单位抽调了1200名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公安干警、综合执法队队员,结合村两委会成员,成立了综合协调、协议签订、法律咨询、动迁拆迁等28个工作小组。工作组夜以继日,栉风沐雪,奔波在19个大街小巷,给村民送去政策,送去问候,使百姓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于是,他们把一面面锦旗送给28个一线工作组——赠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指挥部马庄村工作组:不辞辛劳、忘我工作。马庄村全体村民,2010年1月;

  赠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指挥部签约组:温馨奉献、爱岗敬业、爱心博大、亲如一家。程各庄村村民宋西春、宋维江,2010年1月;

  赠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指挥部政法协调组全体成员:调解有方显真情、公正无私为人民。岳各庄村村民梁翠琴、李春兰、陈建超,2010年2月;

  赠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指挥部女织寨乡司法组:捍卫法律、公正廉洁。乔屯村村民高秀平,2010年2月……

  那是心灵的呼喊。在“执政为民”的理念下,党和政府重新塑造了崭新的形象。

  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但每一个故事,都诠释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和谐拆迁

  每一面锦旗里面,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南湖西北片区动迁刚刚开始,南陈庄村的董家就乱作一团。

  董家有兄弟三人、姐妹三人。父亲去世后,母亲含辛茹苦,将六个儿女抚养成人。可是,为了继承两间房屋遗产,多年纠纷不断。西北片区拆迁开始后,董家迟迟没有签约。这时,拆迁指挥部政法综合协调组刘之亮、赵延华、王静、李娜等来到南陈庄村,以《继承法》的宣讲为切入点,与董家兄妹,特别是和长兄长嫂进行了促膝长谈:母亲是第一继承人,又年事已高,须由其继承一间房屋;作为子女有共同继承的权力,因此,兄妹六人共同继承另外一间房屋。

  吹糠见米,一个沉积了十几年的家庭纠纷得以解决,看到兄妹六人化干戈为玉帛,刘之亮、赵延华、王静、李娜走了,望着在寒风凛冽的夜色中渐行渐远的身影,二弟董浩生、三弟董浩奇坐不住了。从刘之亮、赵延华、王静、李娜等进驻南陈庄,前后六次登门董家,却没有喝过一口水、抽过一棵烟。于是,董浩生、董浩奇为他们送上了一面锦旗,上书“情系百姓、调解有方”。

  在指挥部签约大厅的墙壁上,为刘之亮、赵延华、王静、李娜赠送的锦旗有5面:西小艾庄刘东来以全家的名义,于2010年1月23日送来锦旗:“调节有方促和谐,赠送锦旗表谢意”;郑各庄村张秀珍母女2010年2月在锦旗上写道:“拆迁调节有方,排忧解难为民”……

  应该说这是收到锦旗最多的一线工作人员。同样,更多的名字在锦旗上反复出现:郑彩云、王海燕、鲁孟颖、刘善勇、王春喜、曾庆忠……

  在60面锦旗中,武元平的名字仅仅出现过一次。但是,“尽心尽力,爱心无限”的话语,浓缩了他在拆迁一线的精神——南湖西北片区动迁开始后,武元平担起了程各庄村138户的动迁任务。他和工作组的其他同志一起,走街串巷,马不停蹄。岳母病重,他没有回去;老人病危,他没有回去;老人去世后,他回家与老人见了最后一面便匆匆赶回,仅用两周就使村民全部签约。之后,他接到命令,转战刘家过道村,又和同志们一起合力攻坚,仅用4天就推进签约200多户。

  与其他同志相比,马建平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锦旗上。但是,她的事迹却成为动迁一线的坐标。

  马建平是路南区惠民里街道筹建处副书记、南湖西北片区拆迁指挥部南陈庄村工作组组长,在动迁工作中,面对骂糊涂街的老人、闯村委会的村民、闹签约大厅的妇女,她一次次软语相慰、笑脸相迎,在她和风细雨的话语中,一户户村民被感动了,全村195户村民于1月20日就全部签约,1月27日全部腾清房屋,成为在南湖西北片区第一个完成签约、腾房的村庄。望着她那疲惫的面容,村党支部书记宋久武、村主任刘印海要以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名义给她送一面锦旗,马建平得之消息后立即给宋久武、刘印海发去短信婉言谢绝:“这个冬天很冷,能和你们并肩工作我很温暖、很幸福,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对我的奖励。”宋久武、刘印海短信回复说:“是你的工作热忱感动了我们,你一个女同志如此玩命工作,我们这帮老爷们真的很佩服。我们大家谢谢你。”

  看到这条短信,马建平鼻子有些发酸。的确,在家里,大病未愈的女儿每天都是翘首以盼……

  60面锦旗,反映了百姓不同的声音;但百姓的不同声音,却道出了一个真谛:以人为本

  南湖西北片区是唐山乃至河北城市拆迁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动迁拆迁。在这样大规模拆迁中,以百姓的“60面锦旗”为标志,整个拆迁改造工作实现了零冲突、零上访、零事故、零钉子户——2009年12月28日,历经5天,全长4公里的青龙河治理全线告捷;

  2009年12月31日,历经7天,南湖生态城2000亩地征地工作全部完成;

  2010年1月21日,历经15天,西电路拓宽路南境内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完毕;

  历经27天,南湖西北片区8275户居民基本上全部签约,所涉及房屋全部腾空,大部分房屋已被拆除。

  为什么?

  路南区委书记刘桂东、区长张国栋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却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回答:以人为本。

  拆,无疑是为了建;而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这是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其内核就是“以人为本”。然而,这种“以人为本”的普惠性只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让一个个“个体”感受到“幸福”,“以人为本”才会更加显现出它的意义和价值。因此,60面锦旗所昭示的内涵,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具象化,因而也更显得弥足珍贵——“百姓贴心人、党的好干部”“廉洁奉公、为民解忧”“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热情服务暖人心、人民公仆人民爱”……那是对党群、干群之间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礼赞!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