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井底人的“别给政府添麻烦”想错了
时间:2013-12-17 17:06:51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公振 

    北京“井底人”王秀清的新闻并没有随着他“重见光明”而结束。在最近一期《面对面》的采访中,他坦言从来没有主动申请过农村低保。在被问及为什么不去申请时,王秀清表示老是找政府给别人添不少麻烦,“我感觉我没本事,给政府带来很不体面。我媳妇就说:别找了,别给政府添麻烦。”

    王秀清“别给政府添麻烦”的这个想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他只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蜷缩在社会角落里。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疑惑,更像整个中国当前的精神处境。

    “维权”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存在于激进新闻里的词汇。相对而言,稳妥是许多人的思维定式,求稳也是整个社会给人的整体印象。“以和为贵”的“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演变成了当代犬儒主义横行的堂皇托词。有些人一直在哀其不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怒其不争。

    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王秀清的观念是错误的。在明知道有保障可循的前提下,他从未尝试去寻求救助,理由只是怕政府不体面,更多的是对自己生存现状的一种认命。在生活里,他可以是一个社会上的弱者,但绝不该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本该拥有的保障制度。制度是一个社会得以运行的底线,它本职就是负责救助那些生活在边缘的人们。如果连自己都丧失了争取权益的念头,一次两次可能因为媒体猎奇得到救助,长此以往,别人哪里还有这么十足的劲头帮忙维权呢。

    另一方面,“井底人”被曝光,也给城市光鲜的面子戳了个洞。这件事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底层的阴暗角落,同时更让人们看到了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困境。“井底人”暴露的是整个中国贫民区的切实存在,这与农村旧城区的凋敝、乡镇居民涌入城市密切相关。如何处理好这些人力资源带来的副作用,不是给一个政府添不添麻烦的事情,而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王秀清之所以有这种“别给政府添麻烦”的想法,正是人们习惯性认为,政府部门是管理者,社会上的大事小情,由政府不同部门分别料理,实在是不敢麻烦。但同时忽视甚至遗忘的是,政府更重要的一个属性是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人们交了税,就如同一个大家族聘用了一位管家。这位管家是靠税收吃饭的,它提供的“管理”功能,也是种“服务”项目。决策的主动权应该在社会群众的“主人”手里,而不是一切由“管家”说了算。

    资中筠先生在她的新书《美国十讲》中说,我们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评价,都要衡量老百姓过得怎样,而不仅仅是国家利益与得失,不提强弱,好的政府就是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类似的,著有美国政治观察随笔集《民主的细节》的刘瑜也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在提供公共服务、基础设计和执法力度上,有他们强悍的一面。但是,在处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国家机器的“镇压、审查”功能,又有其“弱”的一面。他们整体的强大,是依靠公民社会的壮大。

    而我们的现状是,这位“管家”也许当家太久了,模糊了自己职位的应有之义。很多时候不见服务意识,只闻管理条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甚至还把自己与百姓对立而视,像前不久河北某镇书记大放厥词,称“老百姓给脸不要脸”,层出不穷的爆出的这些官员雷人语录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权力示威。“管家”忘记了评价的初衷是“百姓过得好坏”而非“国家机器的强弱”。偏离了本真的评价标准,权力生长就会变得畸形,公民意识就会愈发受到挤压。

    老百姓的权利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树立起来的,政府权力边界也不是靠一次两次的新闻曝光可以被共同接受的,它是一个需要逐渐积累的路径,是一条是需要“民进官退”,两者共同操作的进程。今天我站出来捍卫了自己应得的权益,明天我们脚下前行的路便多铺下一块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