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化的关键是提升公共服务
时间:2013-06-28 18:20:49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胡印斌 

    在26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城镇化路径,具体而言,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3版)

  正如专家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正是按照此路径进行,但明确提出这样的“路线图”,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决策层在城镇化的问题上已经形成了明晰的思路。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城镇化建设必将会有一个更理性、更稳健,也更高效的推进过程。而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各类城市应该未雨绸缪,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迎接即将到来的城市化浪潮。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居住地的转移,也不是城市规模的“物理”扩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世所罕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前不久,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业人口。但是,这也带来一些极为严峻的问题,如过度追求速度、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推进,往往质量不高,也就是专家所说的“伪城镇化”。

  所谓“伪城镇化”,大抵包括这样一些情形,其一,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但并没有真正在城市定居,无法同等享受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而是像浮萍、野草一样生长,归属感、认同感均不强;其二,城镇的发展更多体现在规模的扩展、地产的推动乃至目标并不清晰的新城建设上,而在关乎民众基本生存需求的机制改革、体制创新上,鲜有具体的作为。

  这样,也就往往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割裂和扭曲。一方面,城市的外观发展一日千里,到处可见簇新的城市;而另一方面,城市的治理模式、管理制度依然沿袭以往的思路,不仅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缺乏足够的准备,并没有从全体民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不同人群的权利保障差异较大。

  因此,目前各类城市的当务之急在于,首先,破除那些长期以来形成并固化的制度性障碍,剥离附着在户籍之上诸如社保、教育、医疗等利益,真正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均等、机会平等。以“产业”来确定生存之所,以“意愿”来决定所去何处。

  其次,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应该调整到以人为本、以所有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民众为本上来,举凡各类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均应考虑全域的居民,而非仅仅针对户籍人口。以学校而言,不应再区分什么本地户口、暂住人口。

  城市政府的大笔建设资金,应该多投向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民的进城成本,也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大量人员涌入城市而带来的管理难题。

  在今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尽管其间存在诸多可测、不可测的困难,但是再困难也必须努力去做。如果各地依然画地为牢,自我设限,或者以保护原有人口的利益为借口,不愿为外来人口提供必要的服务,则最终将会加剧转型的难度,从而错失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