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落户为杠杆,撬动城镇化进程
时间:2013-06-28 18:05:27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蒋璟璟 

    在26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专家说,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的城镇化路径。(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17版)

    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化,往往依照所在城市的规模大小,而逐步递增着实现难度。在此背景下,公众应明白,这份“报告”中所阐明的新路径,仍内含着对现状的某种延续——“大城市难落户”。有此前提,那么激励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最迫切的命题,无疑是如何提高小城镇吸引力。

    就现实看来,小城镇宜居,但未必能勾起落户兴致;相反,门槛畸高、竞争惨烈的大城市却更具“磁力”。在不少农民看来,小城镇基础设施陈旧、户籍含金量不高、公共服务也很不到位,还不如继续务农打工自在……一言以蔽之,若无强烈的身份转换感与福利提升,“由乡入城”的进程便难以维系。基于此,城镇化也就面临着一个困局:农民群体的真实“偏好”与宏观层面的引导路向,并不完全一致。

    只有小城镇先行发展起来,才能吸引来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从另个角度讲,“新居民”的注入,也能为所在城镇带来新活力。这实际上是个互惠双赢的过程,但良性循环的开启前提,是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契合宜居诉求。否则,在趋光效应下,大城市会处在人口膨胀、资源紧张的境地。

    当然,讨论城市化路径,除了站在城市格局的角度权衡,还应真正关切农民利益。某种意义上,农民落户城市,就是一个“出让土地—获得收益—重新出发”的二次社会化过程。在该进程中,农民能否享有公平的议价权,从而能获得足以启动“城市新生活”的转让金,显得至关重要。从此角度说,无论走哪种城镇化路径,规范土地出让的流程运作与补偿标准,都是先决性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