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截留补偿款是“保姆式”行政思维
时间:2013-04-09 17:47:49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傅达林 

    5000万元的征地补偿款,按规定必须一次性足额发放到失地农民手中,却被当地镇政府私自截留,改为每年每亩1000元的形式发放。发生在江苏柘汪镇的这起截留事件,再次暴露出基层权力的强悍与私心。

    与以往一些侵犯农民权益的事件不同,此次截留镇政府百般辩解的态度耐人思量。从合法性上我们不难判断截留补偿款的违法性,但镇政府却认为这么做是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不让他们“坐吃山空”。

    这样的辩解延续了一些政府部门“替百姓做主”的习惯思维。暂且不论依法行政原则并不容忍“好心办错事”的特例,即便理由如何正当也不能成为政府违法行政的借口;仅就目的正当性而言,村民拿到补偿款会“坐吃山空”本身就是一个无法求解的片面判断,凸显出政府对村民的不信任心理和管教的思维模式,其潜在的暗语就是:村民们不会经营自己的财产,所以需要政府替其理财。照这般“保姆式”的行政思维,只怕每当政府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公民权利被“托管”起来,然后安上种种漂亮的借口。

    镇政府辩解的第二个理由,是“数千名村民没有一位要求一次性领取补偿”。这种没有主张权利就等于放弃权利的认知,更加折射出政府行政在程序上的重要偏差与无理。与村民代表谈过就意味着“汇聚了村民的意见”,在每年领取补偿款的花名册上签名就视为村民认同,因为村民收入不低就可以将30%补偿款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如此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荒诞逻辑,完全罔顾村民权利的法定性以及行使权利的民主方式,不仅完全无法为违法行政辩护,反倒透露出其背后的真实意图:截留款的利息究竟“花落谁家”?用于公益事业的截留款最终流向何处?政府对这些问题讳莫如深,百姓心中却是有一方明镜。

    其实,与违法行为本身对社会公正的损害相比,政府官员对待违法行为的态度更容易混淆法治常识和公正底线。像“为的是大家的利益,有时需要有勇气去违反点规定”这样的“豪言壮语”,我们是该佩服其一错再错的勇气,还是惊叹其对民主政治的无知无畏呢?孟德斯鸠曾说,没有比“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了”,这句话对违法行政后动辄拿百姓利益说事的官员,应当是一种告诫。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