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调查指八成农民工小病“挺着” 缘何有病不敢医
时间:2011-10-09 16:12:00  来源:工人日报 

    “看病难”、“看病贵”长期困扰着城市普通居民,也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着力破解的重要民生问题。

  那么,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如何看病?记者近日调查了沈阳市三个建筑工地和两处零工市场的136名农民工,调查结果让人深思。

  八成农民工小病“挺着”

  “你赶紧去看一下吧,伤到筋骨可就麻烦了。”在沈阳市铁西区“美好愿景”工地宿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工友贾亚存。贾亚存前几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还是正常干活。“没事儿,挺几天就过去了。”贾亚存说。有时疼得受不了,他就到工地附近的药房买两盒沈阳红药。在他有限的医疗常识中,认为这种药管跌打损伤。

  “前段时间我感冒可严重了,好在最后没什么大碍。”在明廉钢材市场干装卸工的杨学久感到很庆幸,这一次他又挺了过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治病不吃药不输液,主要靠喝白酒,头痛感冒一挺就过去,去不起医院。一名周姓农民工说,去年他在内蒙古通辽市做木工,不小心把食指弄破了,他没去医院,一怕误工少挣钱,二怕看病多花钱,于是就用农村土办法,用细土面敷在伤口上,留下了后遗症,现在手指还不太好使。

  记者共调查了136名农民工,结果发现有115人称自己患病首先是“挺着”,病严重了挺不过去了才选择就医,占调查总数的85%左右。

  街边诊所是看病首选

  如果“挺”不过去了怎么办?有118人选择到街边诊所看病,占被调查农民工的87%。

  在宁山东路零工市场等活的沈红军告诉记者,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实在“挺”不过去了就去附近诊所就诊,图的就是便宜。他说,到街边诊所看病大夫其实也就是简单的问几句,然后再拿点药,病较严重时打一针。

  记者发现,和比较正规的医院相比,受农民工青睐的街边个体诊所多存在消毒不严等问题,极容易造成误诊。农民工们也知道这些情况,但因为到正规医院看病花不起钱,只好去街边小诊所。

  大病选择回家乡医院看

  “好几天了,腰直不起来,还迷迷糊糊的,有一次差点晕倒。”正在宿舍休息的何奎说,“自己曾到附近诊所看了,诊所说我有点血压高,给我开了点药。”何奎告诉记者,他会再挺几天,实在不行就回老家治疗。他在老家参加了新农合,看病会便宜一些,报销也方便。

  据记者了解,新农合还没有实现所有地区通用,各地新农合承担的医疗费也参差不齐,即使有的地区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工在非参保地就医,但手续繁杂,报销比例也比较低。几天后,记者与何奎取得了联系,没想到他为看病真回了老家辽宁省凌源市。整个检查过程费用大约在500元钱左右,除了补贴之外,何奎没花多少钱。

  其实,何奎并非个案。在被调查的136人中,有回到参保地就医想法的有122人,占总数的90%左右。据了解,在辽宁省务工的农民工约有300万,在建筑、环卫、餐饮、家政等行业中已占职工总数的绝大部分。农民工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使城市得以正常运转,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亲手建设的城市里,享受到劳动者应有的医疗待遇。

  有关专家表示,农民工不敢,也不愿在城市就医应引起各方面关注,并采取措施,如新农合与城市医疗保险通用,务工单位给农民工上保险,建筑工地配医务人员等,使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们能够病有所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