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英洪:紧扣首都特点推进超大城市乡村振兴
时间:2022-05-05 16:49:12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张英洪 
       新时代推进首都乡村振兴,必须把握和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超大城市发展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首善之区高标准等显著特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机结合,主线是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主题是彰显首都乡村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基本目标是“四个率先”,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率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率先实现乡村善治。
    
       北京既是首都,也是超大城市,集都与市、城与乡一体,融古与今、中与外于一身,除了具备“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空间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首都“四个中 心”城市战略定位、超大城市发展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导向、首善之区高标准要求等鲜明特点。推进北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高站位、大格局、广视野、新举措,紧扣首都特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机结合,真正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


       一、紧扣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这个特点,充分体现首都乡村振兴的独特要求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北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和体现“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在政治中心建设上,要将乡村地区纳入支撑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空间进行规划布局,使京郊乡村成为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作为大国首都,其政治中心不应只局限在中心城区,而应当放眼广阔的郊区乡村,从更高的政治站位上、更广的空间布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乡村地区,将其规划建设成为承载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尤其要从大国首都政治发展出发,加强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业公园等高质量建设,使之成为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备选场所和大国外交主场活动重要选择区域。要适应乡村建设政务活动与外交活动场所的需要,着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乡村特别是生态涵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将乡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后花园、会客厅、度假村、休闲地。要从保障国家政务活动的高度,推动京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和大力发展京郊全域生态有机农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国内外友人以及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和绿色生态服务产品。


       在文化中心建设上,一是要将北京市推进“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一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一城:北京老城区;三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两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为重点的全国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布局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以乡村文化充实“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二是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基本格局的特点和要求,在传承和创新京郊乡村文化中体现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三是要将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相关重大项目向京郊乡村地区进行系统规划布局,使乡村发展成为承载和展示国家文化中心的重要场所和窗口,从而彰显中华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可以选择若干特色小镇建设体现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水准的文化小镇、艺术小镇、电影之都、音乐之都、创新之都,以及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馆、乡村博物馆、乡村艺术馆等等,增强乡村美学观念,推进京郊乡村艺术化,建设百花齐放的京郊艺术乡村。四是要在乡村地区规划建设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充分挖掘和利用京郊乡村农耕文化的宝贵资源,推动优秀乡村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换,使源远流长的中华乡村文化成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要着力加强京郊传统古镇、传统古村落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坚决杜绝对乡村的建设性破坏。大力推动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农业”“文化+乡村”的有机融合,使京郊都市农业、乡村田园风光充满中华文化特色。六是要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机构和产业向郊区乡村进行规划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位于京郊乡村青山绿水间的大学城、蓝天白云的体育城和体育小镇、鸟语花香的智库小镇和康养小镇,等等,不断提高乡村教育文化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平,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总体文化素养和现代文明素质。


       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上,发挥京郊乡村所具有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悠久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京郊乡村规划建设成为可承担重大国际交往活动的重要舞台,实现官方与民间国际交往活动的互促互补、相得益彰。重点是要在京郊乡村合理选址,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外交外事活动区、国际会议会展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区、国际乡村旅游区、国际组织集聚区等国际交往活动场所。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扩大乡村对外开放力度和体制改革力度,使京郊乡村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大国首都改革开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度假旅游胜地。


       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一是要将乡村规划建设成为科技研发基地以及科技应用示范区,促进中关村科技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建设、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特别是在“三城一区”建设上,要切实改变大型科技项目建设与乡村建设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大型科技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型科技项目建设带动乡村的建设和振兴。二是要以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为标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强化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利用转化。推动“农业+科技”“乡村+科技”的融合发展,建设智慧生态农业和智慧乡村,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以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重要支点的农业中关村建设,在规划建设中既要突出自身的农业科技攻关发展,也要以农业科技发展为牵引力带动周边乡村的建设与振兴。三是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乡村先行区。加强数字农业新基建,全面部署和大力投入数字化农业装备建设,规划建设北京数字农业展示推介中心,集全国农业优质信息化企业资源优势,打造世界数字农业总部。四是要辩证地看待科技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社会伦理等方面带来的挑战与问题,以便使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五是要适应京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需要,规划建设科学小镇、科学家小区等,培育乡村的科学精神,推进科技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宜居宜业的优良生活环境,带动和提升京郊乡村建设的科学含量和科技品位。


       二、紧扣超大城市发展规模这个特点,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北京具备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责任担当。


       一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向乡村拓展和延伸的战略需要,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须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尽快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城乡顺利接转。要高度重视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着力推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以及高水平的养老服务等普惠性公共政策,全面提升乡村社会福利和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二要率先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自由双向流动。加快打破城乡双重政策壁垒,深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强城乡一体的制度建设,使城市的人才、资金、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顺利进入乡村,广泛而有序地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同时要使乡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平等融入城市建设,公平参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功能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要率先构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有效的治理机制。要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加快构建适应市场化、法治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要根据特别法人的要求,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方立法与建设。要像重视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那样重视抓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像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那样重视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像维护和保障国有企业员工权益那样维护和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企业员工权益。参照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的规定,建立健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机制,强化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维护和发展农村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权益。


       三、紧扣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特点,主动谋划乡村承接疏解功能的建设


       一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历史机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既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挑战,也给乡村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京郊乡村应当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机遇中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作用,也要高度重视京郊乡村可以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广阔而重要的承载地。为此,要按照“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要求,主动谋划和规划京郊乡村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的对外疏解功能。京郊乡村要在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中实现乡村的振兴。


       二要有序规划与落实京郊乡村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重点任务与发展定位。中心城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郊区乡村则是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区。要正确处理中心城区的减量发展与郊区乡村适度增量发展的关系,改变“一刀切”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实事求是地细化各项具体工作。比如,怀柔等地可以承接更多的国际会议和交流功能,成为辅助中心城区的国际交往重要场所;密云等地可以承接国际组织以及科研院所功能,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智库基地;延庆等地可以承接文化体育功能,成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和旅游休闲区;昌平等地可以承接高等院校等教育培训功能,建设若干大学城;等等。


       三要顺应逆城镇化发展趋势,助推乡村振兴。逆城镇化是城镇化高度发展后的新趋势,北京的逆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能量和发展机会,要加强逆城镇化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使逆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借力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特别是要顺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逆城镇化趋势,大力加强京郊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规划建设企业总部小镇、国际组织小镇、科研大学小镇、文化体育小镇等特色各异的小城镇,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使特色小城镇既有能力承接首都中心城区疏解的功能,又能助推京郊乡村的全面振兴,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源泉。


       四、紧扣首善之区高标准这个特点,率先实现首都乡村善治的目标


       北京是首善之区。所谓首善之区,就是治理得最好的地方。推进北京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坚持首善标准,率先实现乡村善治。


       一要加强乡村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引领全面振兴。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组织、各类社会文化组织共同发展的组织振兴格局。首先要加强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次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保障村民群众依法当家作主。再次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和乡村治理中的独特功能,特别是要重点加强乡镇联社建设,将乡镇联社建设成为乡镇区域的为民服务中心,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社会文化组织也都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要进一步赋予农民更多的组织资源,使农民有序参与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类组织中去,保障和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二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适应城市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和办法,强化“未诉先办”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能力与水平,着力建设服务乡村和公正乡村;不断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化建设,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切实建设村民当家作主的自治乡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涉农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加快修订《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办法》,加快制定《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北京市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等涉农地方立法,切实将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和村民群众的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着力建设有效维护乡村社会和谐与活力的法治乡村;加强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彰显首都乡村文化的优势和特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努力建设京郊民风淳朴的道德乡村。


       三要坚持惩恶扬善,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社会政治生态。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向乡村基层延伸,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和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把乡村基层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肃查处侵犯农民权益的“微腐败”,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平安乡村、健康乡村、良善乡村、和谐乡村。


       总体而言,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必须紧扣首都的特点,全面创新首都乡村振兴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和调整有利于推进具有首都特点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战略的生产关系,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建设体现首都特点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要求的“三农”研究智库,为首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总之,在农业发展上,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坚持质量兴农,实现京郊农业的全面升级;在农村发展上,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绿色兴农,实现京郊农村的全面进步;在农民发展上,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权利兴农,实现京郊农民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