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化委员会走进昙华林“把脉”未来走向
时间:2020-11-23 15:26:04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陈红艳 

  这里是世界设计之都!

  这里是设计师的摇篮!

  我国六成已建成高铁,七成长江上的大桥,三分之一的重点工程……都是“武汉造”!

  2017年,武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武汉获得一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行动上也匹配“设计之都”的称号。武汉建设“设计之都”三年来,整个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

  经创意设计改造后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黎黄陂路,设计“活化”后的114岁的老建筑平和打包厂,都成为武汉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文创新天地。而且这样的改造不胜枚举:“设计之都客厅”翟雅阁、历史街区戈甲营、昙华林、青山的红房子等等。改造后都具有了强烈的创意特色,变身城市文化新地标。

  通过武汉“设计之都”建设,设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增加值比“十二五”末期翻一番,设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经过多年培育,武汉各门类设计纷纷绽放异彩。

  2020年的武汉,历经抗疫、防汛、重启,再一次在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武汉的创意设计产业和建设大军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球“战疫”提供了“武汉模式”,给出了“中国方案”。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正在复苏中的武汉。思考如何凭借创意设计让武汉这座拥有3500年历史的历史名城焕发新的神采。11月1日,2020“武汉设计日”正式成立的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将充分发挥昙华林设计之都产业示范区的优势作用。

  11月1日下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考察团,走进昙华林,为“疫后”焕发别样生机“把脉”,向武汉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昙华林至美。

  考察团走进昙华林

0b7e9f3b0f7e62847570e90413ff9ac3.jpg

  武昌古城拥有1790年的历史,是悠久璀璨的楚文化发源地,也是充满浪漫诗意的黄鹤古楼文化的所在地。这里有敢为天下先的辛亥首义文化,有教派齐全的中外五大宗教文化,有学府文化熏陶着的文人墨客,还有山水交融的园林文化。历史的印刻也让古城日渐斑驳残旧,武昌古城的保护工作被提到了日渐重要的位置。

  2004年,昙华林整体保护和改造启动。武昌区政府以展现古城风貌为口号,提出打造昙华林,欲改造成昙华林艺术村。

  200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控制规划》,《规划》提出昙华林保护重点是“一条街(昙华林正街),两条巷(戈甲营、太平试馆),三座山(螃蟹岬、花园山、凤凰山)52处优秀历史建筑,范围1平方公里。”

  2005年以来,武汉市政府,武昌区政府先后投入2.3亿元,分三期对昙华林进行改造:整修道路,修缮优秀历史建筑,整治周边环境,使得昙华林地区重新焕发青春。

3a9d90a27d75e5570d7e376ab4e3b3d0.jpg

  2006年,武昌区委、区政府提出依托湖北省美院、湖北省美术学院打造昙华林艺术村,建筑面积达104公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2012年7月,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正式确定建设昙华林、汉正街、一元路等16大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2013年,武昌区委、区政府在制定《筑城—武昌战略构想》发展规划中提出:把昙华林历史街区建设纳入武昌古城整体规划,整合紫金村,中医药大学,14中,昙华林正街,东、西城壕形成大昙华林地区,打造武汉国际文化艺术区。

2637c434cfb7aec362333cde0b2b0614.jpg

  昙华林亦称武昌古城之根,为武汉历史的缩影。位于武昌老城东北角,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岬,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古朴的街道。1200米长的老街周边,散落着50多处“百岁以上”的“老房子”,被誉为活着的武汉近代史书。

  这里有,上个世纪初为纪念文华大学创始人瞿雅阁而修建的健身房,完全按照西方体育馆功能设计建造的中式建筑。也有120多年前瑞典基督教在武昌建设的传教基地,武昌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外国领事馆——瑞典领事馆就此得以保留。这些中国传统建筑、近代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

5dc4b939e4aa555b1ebc91beb3618d20.jpg

  通过保留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青瓦坡屋、石库门头、青砖小道、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的民居与西式廊柱拱券、精美浮雕、彩色琉璃玻璃窗的哥特式建筑排列在街区两旁,完整呈现当时各阶层人居环境与传统民居的精神内涵。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注入新的动力,使设计融入市民的生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昙华林在保留原始历史建筑风貌上,陆续引进三汉雕塑工作室、杨小婷汉秀研究室、半亩园美术馆、尚艺坊淘艺、徐世明画廊、中华360行博物馆、融园咖啡厅等一批艺术创意文化休闲企业入驻,已成为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地。

  走进深秋的昙华林,好似走入一幅浓墨炫彩的现代油画,忽然有些目不暇接。穿过层层叠叠的巷道,那些新旧交错的楼间巷角,那些不经意间飘出的烟火气息,却又诉说了另一段停留在时光深处的老故事。

0c01ddfc0c669afec2ad7b9eeb944961.jpg

  行走于小巷之中,画室、陶艺、雕塑工作室、服装设计屋、咖啡屋、汉绣坊,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小店映入眼帘。老房子、手绘的海报、夸张的涂鸦.....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处处都充满着文艺小清新。来这里拍照打卡,艺术创作,喝杯咖啡,是很多年轻人闲暇时光的首选。

  但年初,新冠疫情的无情肆虐已给昙华林带来一定的经济影响。疫情之后,昙华林如何发展的更好?多年来从事城市化发展研究的住建部原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李秉仁,带领考察团走进武汉,走进昙华林,为这条老街“疫后”发展出谋划策。

3b6403bd82628bedc7c54c75a46e58ec.jpg

  11月1日下午,几位眼神挑剔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考察团,从昙华林东段路口开始,边走边看,还不时地拍下路边建筑。走在前面、发问最多的中国市长协会顾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考察团成员还有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义鸿,副秘书长顾晴等。以及来自城市建设领域的领军人物、城市化专家学者、商界精英齐聚一堂,各抒己见,揭示昙华林未来走向。

99f2150dc086f71b29d7a29bb4146e95.jpg

  詹旭军:古城老街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

  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调研昙华林设计之都产业示范区座谈会”上,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常务副秘书长、武汉设计之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旭军,现场展示PPT,“展现出设计之都在武昌,设计之都发轫于武昌”,武昌的设计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政府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所在地的种种事实。数十张PPT详实记录着武汉城市发展取得重大成绩,讲述着昙华林古街区今时今日的发展变化,举办各种特色活动的震撼场面,令现场众人赞叹不已。

  詹旭军介绍,昙华林艺术产业聚集区依托大黄鹤楼片区和大昙华林片区,充分发挥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专业机构以及所在古城的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艺术设计产业为主。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旅游行程的艺术设计、艺术休闲、艺术品交易和旅游为主的产业集聚业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湖北美术学院和昙华林艺术区为核心的艺术设计机构的集聚。

  主要包括湖北省美术学院、湖北美术馆、湖北中医药大学、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中国书画研究院湖北分院、胭脂山衣坊、近现代教育博物馆、昙华林历史文化陈列馆、三百六十行展示馆、翟雅阁博物馆、湖北省汉剧团等企事业机构。通过文化创意设计与旅游休闲结合形成的文化街区包含文化创作和文化消费于一体,有力促进文化与艺术设计、都市旅游融合。

  目前,昙华林艺术产业聚集区占地面积约为51.2公顷,位于武昌古城民主路以北、得胜桥以东、中山路以西和以南区域。园区办公类建筑面积为5.2万平方米。昙华林园区入驻企业中从事文化创意、设计类(包括工程设计、 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企业共有72家,企业数量达到25%以上,办公面积超过30%以上。

  詹旭军说,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非常强,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工程设计产业需求大。我们成立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是为了满足单位、家庭或者个人的微观设计需求,将武汉的文化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昙华林未来发展的更好,是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王家满:历史街区商业价值与保护的平衡术

  武汉武昌文化创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家满认为,对历史街区先有一个比较长的培育过程,既要做到保护片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还要发挥它的一定商业价值保护,寻找合理的价值地位平衡点。

  他说,“疫后”我们运营方和商户已不是简单关系而是联盟,业主方和销售方,多方一起,都抱着对历史街区的深厚情怀,一起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延续的同时,各方一起加强探讨、分析调整自己思路的方向。这是我们下一步作为国有资产运营方,在历史文化基本上让老城新生的义务和责任。

  王家满提出国有企业运营方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说:“我们本身是国有企业,有时候经济效益是摆在第一位的,还需要政府对历史街区的商业政策方面的扶持进一步落地,让企业实现收支很关键,比如对商户落实的政策。作为企业没有产出,怎么可能有付出?在培育期这个阶段,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地方加大政策处置力度,同时也需要各个商户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市场。”

  在王家满看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很有文化艺术价值,拓展产品是实现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的思路,落户到其中。把产品和艺术设计结合起来,从产品创新方面做完之后,进一步拓宽市场,创造其商业价值,又可以使其在历史街区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下去。

  据王家满介绍,他们运营方和租户之间主要是走访机制,核心区还没有很多商户,大概10 -18个。如果将来由他们负责承接运营,也准备跟街道探讨,跟党委政府建议,把街区里面有限的国有资产加以整合,交给一家国有企业统一运营,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磋商私人资产化产生的效益,有助于街区今后统一规划管理。

  肖海:保护古街不再拆迁

  其实,武汉对昙华林的区域保护是重中之重,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的保护范围更大。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2019年4月30日成立,管辖范围为中山环路及南侧津水路与临江大道围合而成的区域,面积为7.7平方公里。

  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肖海说,古城保护发展中心去年才成立,但对整个古城保护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主要是以宣传现代化城市为主,所以先要把历史街区保护好,不能再有拆迁。

  他介绍说,2015年在昙华林开始探索性地做了一点征收,但以保护为主。先让瑞典教区的老百姓迁出去,对一些不合理的建筑进行有效拆除,其他凡是具有历史年络、印记的老旧建筑都被整体保护。这里形成新的昙华林核心区,征收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没有新建1平方米,所有的都是好建筑。

  李秉仁:定义历史街区“绿色价值观”

  “绿色设计创造绿色产品,绿色消费保护地球家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李秉仁说,历史街区是保护的价值,使用的价值观。他举例说,深圳创意产业街区改造做得很好,用原来的厂房建办公区,价值翻倍增长。既保护了历史,又提升了价值。他强调说,历史街区要考虑产业发展,没有产业就没有价值,可持续发展成问题。但不能完全靠政府投入,要适当的做些理财投入。

  李秉仁提出,对于城市安全的城市风险防控,设计上非常值得研究。城市规模越大,功能越复杂,风险必须进行协调。大家都从设计的角度去想,航空母舰也好,一个杯子也好,它都是一个设计产品。所以,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创新、是创意。就是装修房子,设计师也可以创造出各种风格,但要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环保、舒适的空间,别把整个空间都占上,弄得乱七八糟,这是纯粹的浪费。

  他说,绿色产品,一方面是节约,怎样在成本之下搞好装修。一方面是环保。现在室内污染、装修的污染,第一个是材料。装修房子不要为了省钱买不好的材料,这种带来的危害不是钱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二个污染,则是家具家电。家具家电不是越多越好,包括材料、包括家具,单体上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累积起来就有可能超标。

  设计师应该对消费者负责任,不要为装修卖材料去挣钱,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我们的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做为第三方,要约束设计师的行为,这是职责所在。李秉仁希望设计师们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推广文化艺术。

  金志宏:老城古街如何“活化”

  目前看昙华林存在两种情况,比如政府投资修好后的仁济医院,锁着大门,也不用。还有一种情况,山顶上原来的教堂给画家做工作室,但画家烦人来人往,经常锁着大门。像这类政府已经投资修建好的场所,实际上并没有“活化”的,该如何解决“活化”问题?

  肖海认为,这个事情很复杂,涉及产权、资产问题,这个层面的事情还是要由区政府协调解决。

  但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金志宏却认为,“活化”还有更高的层面。他说,文化的思想是要达到安全生产,其实不需要很好的管理,而是需要很强的服务。

  11月1日,2020“武汉设计日”正式成立的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将充分发挥昙华林设计之都产业示范区(翟雅阁·武汉设计之都客厅)的优势作用,线上利用“武汉设计之都云平台”创建“昙华林云市集”,线下利用“武汉设计之都客厅”设立“翟雅阁展示馆”,打造翟雅阁设计师之家。金志宏解释道,和以往关注桥梁、大坝、车站等基础设施不同,独立设计师联盟把零散分布的、直接服务于广大市民的设计师、艺术家和创意者组织起来,使市民在线上轻而易举地寻找各类独立设计师,满足个体艺术设计需求。使独立设计师以“一技之长”为更多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服务。

  金志宏认为,用这种模板“活化”古城老街没有问题。努力形成一个简单的市场需求,供给创造消费。就像淘宝一样,不需门面,在家里可以完成,可以做很多事情。在他看来,这才是做文化长久事业的意义,不是靠投资来拉动,是靠供给能力。

  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分为视觉艺术、空间设计、创意生活、数字传播等4个领域,并细分为视觉传达、动漫插画、时尚艺术、影像媒体、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艺术衍生、创意产品、交互艺术、泛文化等10个类别,同时确定首批由150名独立设计师组成联盟。计划在5年内公开招募1000名独立设计师加入联盟,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设计创意服务。推动武汉设计之都建设从构筑城市空间和主体功能向服务市民美好生活延伸,从引领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向带动更多更广泛微小设计力量拓展。

  金志宏继续说道,怎么把昙华林古城老街搞活,这是我把翟雅阁拿出来做“武汉设计之都客厅”的初衷,成立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要全面深化打造,也让翟雅阁这栋楼用起来。

  李津逵:昙华林“活化”政府规划森林,民间生长树木

  中国市长协会顾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总结说,这就是翟雅阁的“活化”,作为“武汉设计之都客厅”的百年老建筑翟雅阁,不用这个方法还真不行。其实这就是叫“政府规划森林,民间生长树木”。詹旭军博士那里几百个、几千个设计师就跟老百姓结合,独立生长,对于昙华林未来的“活化”,这种生命力赋能,发挥着作用。

  蔡义鸿:打造设计师网红打卡地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义鸿说,比如武汉设计之都·独立设计师联盟里面有1000个或10000个设计师,把有个性、有潜质的挑出来,类似这个叫刘永浩,那个叫永浩刘,孵化成设计师网红,使昙华林成为设计师网红直播打卡地,使设计融入市民的生活,与城市的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相互渗透,提高城市生活新品质。

  他说,设计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用创意设计引领和推动古城老街有机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或古城的保护,复兴复活是关键。古城老街走向市场化要和各行各业联动起来,实现跨界联盟。昙华林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一旦失去,将无法弥补。如何保护历史又合理利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慎重对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