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487类到60类 中国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
时间:2017-06-23 10:24: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
中国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

    近日,国务院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包括输水管、蓄电池在内的19类产品事前生产许可,电热毯、摩托车乘员头盔等产品转为强制性认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同时下放8类产品由地方质监部门实施。经此一“砍”,生产许可证取消、转认证、下放幅度达50%。

    2015年以来,国务院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已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取消。

    ■ 制度松绑
    释放企业活力

    “有证才有生产,没证就不能开工。”长久以来,生产许可证卡在了企业的七寸上。在生产许可证制度下,强化审查流程、保证检验结果导致了审查流程拉长、效率降低。数据显示,企业从办理申请到最后取证大约要5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

    一位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专家对本报表示,生产许可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设定的门槛会为企业进入市场带来一定障碍;二是取得生产许可证需要企业满足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在这一论证过程中,企业会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成本。

    企业增活力,制度先松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审批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有利于企业释放活力。“表面上看,政府放开了一些非关键、但对企业影响很大的关口,实际上这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进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力。”

    据悉,本次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19类产品涉及9000家企业。取消后,这些企业不需要再办理生产许可证规定的各项手续,实现了完全松绑。

    ■ 强化企业责任
    优化政府服务

    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后,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这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李元平介绍,这次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放管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李元平就此给出了3条对策: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他表示,此次改革要求政府既要为企业松绑减负,又要重视监管,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同时突出优化服务,提高审批效能。

    在汪玉凯看来,过去政府把关太多,反而难以实现“加强质量监管”的初衷,造成有效投资增速放缓或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现象。“减少一些许可认证检验,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问责制,可以更好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汪玉凯认为,除了随机抽查,还可辅以其他手段,比如产品质量与银行贷款、优惠补助、企业信誉挂钩,这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督力度更大。此外,他建议政府应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我看到在一些开发区,把监管变成一种精准服务,针对某家企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改进,这样不就是双赢的监管吗?”

    ■ 第三方介入
    搭建权威体系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搭建市场机制下的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这就需要行业组织和市场第三方的介入。“政府不可能事必躬亲,市场第三方力量的健康发展,将对市场结构、行业自律产生积极影响。”汪玉凯说。

    为了更好地加强全面质量监管,质检总局也在探索行业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李元平表示,将通过第三方积极探索开展基于行业自律的质量保障能力评价,组织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实施“黑名单”制度,支持质量守信企业发展,加大质量失信企业生产成本,倒逼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而在第三方机构的选择和发展上,汪玉凯建议,政府要和第三方机构分开,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第三方机构配置。“避免依靠政府权力进行监管,就要通过专业化水平、评估能力和市场满意度来衡量机构的权威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