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能人才应成教育的“香饽饽”
时间:2017-01-04 09:20:3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国强 

  技能型人才培养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香饽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技能型职业的劳动力素质。

  《2016~2017年度蓝领市场白皮书》显示,技能型白领已成为就业市场“香饽饽”,薪酬甚至“碾压”普通小白领,城市按摩师平均薪资超17000元,居于首位,月嫂、健身教练等职业也有可观收入。

  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高级技术人才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无法满足各个行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因此,高级蓝领成为就业市场“香饽饽”丝毫不足为怪。相关报道已持续多年,从焊工、车工的抢手,到建筑工人、快递哥收入远超过大学生群体,再到这次发布的白皮书,都说明了这一点。

  应该说,一些技能性职业的高收入,对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近来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结合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行业业态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些与互联网或人们生活新需求相关的行业增长迅猛,效益突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从业人员自然待遇优厚。

  但应看到,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并不能掩饰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少数行业的金蓝领并不能反映蓝领阶层的普遍状况,技能型职业总体收入并不能让人满意。即使诸如按摩师、健身教练、月嫂等高收入职业群体,他们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稳定性差,职业晋升机会少,社会认可程度也不高。因此,高收入并不能带来高吸引力,这样,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就无法转换成人们职业选择上的“香饽饽”,市场需求方的紧俏反映的恰恰是供给侧的疲乏。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这些高收入“技能型”职业都属于技能要求并不特别高的生活服务行业,高技术、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问题仍然严重缺失。

  因此,首先需要让技能型职业成为人们职业选择上的“香饽饽”。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来看,新一代蓝领以技术和服务为驱动,正越来越体现出专业的理念和知识特征。但除了薪资的增长,还应从行业提供的良好职业培训、更为全面的福利保障措施、更具潜力的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这样才能推动金蓝领时代的到来。

  其次,技能型人才培养还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香饽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技能型职业的劳动力素质。近来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但大学生专业技能教育和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毕业生在就业上也不愿从事技能型职业。这就造成了就业困难与招不到人这一看似悖论的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这里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一些有益经验。如德国实行“双元制”,这是一套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共建的办学制度。学校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为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加拿大实行“能力中心的课程开发型”实践教学模式,它围绕着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设置学习课程,从而保证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较高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