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险管理涉及城市规划、风险管理、公共管理、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关于城市风险管理正在研究中,需要创新性地建立理论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8月4日,《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编委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召开,会议就该套丛书编撰、出版的进展情况做汇报,听取编委会意见,部署下阶段丛书出版工作。会议由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任沈骏主持,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主办,同济大学出版社协办。

  据悉,该套丛书的编撰将汇集多位长期从事风险管理、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等领域工作或研究的业界专家、高校学者,依托同济大学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力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城市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该项目将由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组织编撰,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结合上海市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与城市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重点围绕城市运行中的传统和非传统风险等热点、难点话题,研讨城市风险管理新思路、新吴志强技术、新举措。

  参加会议的有北京相关单位的领导、上海市相关委办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同济大学相关院校的负责人等。

详细>> 

  同济大学1907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持济人、济世、济天下,同心、同德、同舟楫,这两句话一直写在我们同济大学111周年整个历史上。100多年来,同济大学坚持为社会服务,以济人、济世、济天下的历史担当办大学。去年七月份,同济大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双一流大学,包括建筑、土木工程、社会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等七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别高兴的是,和今天要发布的这本书相关的专业包括土木、建筑、规划、管理都进入世界一流学科A+中。100多年来,我们秉持为祖国服务,与祖国同行,科教济世。前几天我们在雄安建立了未来城市研究院,非常高兴地看到同济大学在每一次国家重大工程中一直走在一线。

  目前,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我们看到城市在成熟发展中走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40年来,前一个阶段我们是用体力劳动来支撑中国58%的城镇化进程,后面还有20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一定是要用质量来提升、用治理来提升。所以,在城市发展到了新的关键阶段之际,城市风险管理变成了标志性的门槛。城市发展有质量,城市风险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在这里。同济大学长期以来在土木、城市管理方面集聚了大量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资源,有非常优秀的一批校友在这个行业中间,并且还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肯定。出席这次会议的许多领导都是多次来到同济大学亲自关心、亲自指导我们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的工作。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出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应运而生,这套丛书将服务于我们整个国家,服务于我们整个城市风险管理的未来,也是同济大学秉持办学理念的一个新举动,也有助于我们同济大学双一流学科的建设。我也更希望以这套丛书为起点,构建一个更开放的平台,吸引更多相关的科研、教育、成果,覆盖更多相关的领域,使我国的城市风险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我们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学科上的贡献,为我们城市各个行业以及企业管理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学术指导和学术参考,为培养城市风险管理复合型人才提供新的重要力量,也为我们国家城镇化下一段的质量提升提供帮助。

  《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编委会组成人员

  编委会主任:王德学

  总  主  编:钟志华

  编委会副主任:徐祖远  周延礼  李逸平  方守恩  沈 骏   李东序  陈兰华  吴慧娟  王晋中

  执行总主编:孙建平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丁 辉  于福林  马 骏  马坚泓  王以中  白廷辉  乔延军  任纪善  伍爱群  刘 军  刘 坚  刘 斌  刘铁民  李 垣  李 超  李寿祥  杨 涛  杨引明  杨晓东  吴 兵  何品伟  张永刚  张燕平  陈 辰  陈丽蓉  陈振林  武 浩  武景林  范 军  金福安  周 淮  周 嵘  单耀晓  胡芳亮  侯建设  秦宝华  顾 越  徐 斌  凌建明  高 欣  郭海鹏  涂辉招  黄 涛  崔明华  盖博华  鲍荣清  蔡义鸿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向编委会成员颁发聘书

详细>>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的城市运行机制越来越复杂,风险也就越容易积聚。处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城市安全管理该如何深化、创新,推进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成为当前我国城市运行安全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急需对城市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梳理、分析,并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运行安全管理的创新性研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运行安全管理现代化,使老城市在发展中有新形象,新城市在发展中更具新优势,使城市管理成为我们今后乃至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刚才吴校长讲到管理将成为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管理将成为我们城市在经济中的作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安全事故,提高防灾减灾的救灾能力。城市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绝不能离开风险管理,这既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因此,城市风险管理成为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方向。社会的需求非常紧迫,也具备构建学科的条件,为城市治理提供有利的支撑。

详细>> 

  《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为国内首套系统组织规划出版的城市风险管理出版物,是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及相关技术人员在风险管控领域必备读物,尤其为城市各行业与企业的管理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丛书编撰出版进展

  城市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城市规划建设、风险管理、公共管理、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城市风险管理学科正在创建当中,很多领域尚处于空白阶段,迫切需要建立理论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016年11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成立,同济大学出版社及时跟进选题,提交《<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策划方案》。根据国内城市风险管理缺少教科书的现状,《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定位于填补相关空白,探索建立城市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成为一套立足于行业发展、梳理风险防控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积累实践经验、剖析案例、了解行业风险发展动态的丛书项目,该丛书立足城市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着重理念转变、体系构建、平台运用和机制创新,具体包括有:(1)城市运行相关领域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前沿技术、标准运用;(2)城市运行相关领域的风险防控措施落地;(3)城市运行相关领域的保险机制应用实践;(4)城市运行相关领域的风险管理案例解析等。

详细>> 

  《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是一套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城市风险管理学术专著,将构筑起向中国城市实际需求的城市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为国家立法提供参考,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城市风险管理思路,为学科的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城市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关于城市风险管理刚刚起步,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的支撑体系。该项目的出版弥补了市场上城市风险管理系统的出版物空白。

  本项目对城市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化阐述,涉及城市风险管理的各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当代所需的城市风险管理复合型人才,为城市建设企业的管理与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编辑团队汇集了众多参与城市风险管理的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和研究的一流专家、高校学者,既有实践的经验,又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城市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济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城市建筑这一核心的出版板块,构建城市建筑的学术和文化品牌。本项目的出版将从城市风险学科的建设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提升同济大学双一流的建设。

详细>> 

  我做过八年的建设部城建司司长,当时管的是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块,所以我特别深刻地体会到城市越现代化,风险越大,城市越发展,风险越大。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下一场大雨、下一场大雪,整个城市可能就瘫痪了。一个地方在工程当中出一点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城市连环出现问题。中国的城市建设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中国的人口、中国城市的规模、中国目前的管理现状,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风险太大,而且我们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所以,我觉得同济大学将城市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通过研究形成一整套从理论到实践的丛书,意义非常重大。今天受聘编委会副主任,我觉得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责任。我看了一下,编委会在前期包括整个框架做了大量的工作。总体来讲,在制度、方法、目标的设置等工作进展都是很好的,下一步如果需要我做什么,我会尽我所能,努力为这套丛书的编撰工作做出贡献。

  我有一点建议,就是对于城市公共事业,如供水、燃气、供暖、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目录中有的是综合的,有的是分册编写的,建议处理好综合和分册编写的问题,对于城市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其重点要更突出一些。因为我们接触的城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也有这样的诉求,需要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在实践上给予一些范例。有的章节提的理念非常好,比如城市建设一定要把过去的应急管理转变成全面的风险管控,这个理念我是非常赞同的。

详细>> 

  我刚才看了一下目录,这套丛书出的非常及时,既有理论的指导意义,也有实践的现实意义。国家对于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定,但这本书看来是把安全生产这一块弱化了,公共安全强化了。另外,城市也会发生各种传染病之类的风险,城市非传统方向的风险防控是不是也包括这个?怎么能够在丛书中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半个多月前,国家批准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国家标准,那是偏向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而公共安全该怎么与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呢?

详细>> 

  我搞了一辈子的铁路运输安全,后来修高铁,我就调到了铁道部。可以说,铁路重大问题的处理,包括事故之后的应急,也包括铁路大型事故应急,我都是重要的参与和组织者。

  我的体会是,第一要解决城市风险的过程。为什么呢?我们国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很少想到出了问题怎么办。所以,孙建平院长推进的城市风险管理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是全世界城市风险最严重、风险最大的国家,目前全球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2%在中国。因此,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将城市风险识别放到城市规划中去,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城市风险管控理论上要进行现代化研究,要解决城市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从理论上讲清楚这个问题。

  第二要解决实用性问题。作为城市风险管理的指导丛书,将来这套丛书管用不管用,其中的做法能不能解决城市风险问题很重要,实用性是它的命脉。我下去检查的时候,曾经遇到过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方案,全是做给领导看的,这是不行的。所以,解决风险、防控风险必须立足实际,要多听听在一线工作的干部、人员的意见。

  第三,解决风险管控要做到“六到位”。你只要按我的“六到位”去做,就管用。一是对于风险的评估识别。比如说这个会议室要搞一个风险管控,到底它的风险在哪儿?识别到位是前提和基础。二是制定的方案细化到位。比如说这儿着火了,首先要扑灭,不让它着起来是最佳的救援方案,同时疏散人群。三是设备处理要到位。我们常常看到,发生了地震之后靠手挖,解放军同志把手都磨烂了也不管用。没有设备是不行的。四是组织领导要到位。怎么组织、怎么走位、同一方向的怎么联络、交通运输怎么解决、公共物资怎么调到现场等等,组织领导非常重要。否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五要实时组织领导专业队伍、后勤队伍。各方的队伍要准备到位,得有人干。六是组织协调。任何一次事故救援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当然这部丛书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那么,组织协调的方案必须要到位。六个到位是我多年的经验,希望我们每一本丛书都能够做到六个到位,能够指导我们国家在发生风险当中减少损失、减少人员伤亡。我相信,我们城市风险管理的现代化是有希望的。

详细>> 

  我相信丛书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有一些收获,包括对风险管理的一些问题有一些认识。我觉得丛书内容非常好,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建议进一步聚焦问题,特别是我们大城市中突出的总体问题。从我们市人大环保委来讲,我们对环保问题非常关注。比如最近我们很关心的是城市生态问题,在研究生活垃圾问题。生活垃圾要解决好很不容易,不解决好对城市的生态影响又很大。再比如住宅小区的管理问题,小区停车位不够致使一些私家车停在了生命通道上。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不是大问题,一旦发生火灾等,都是大问题。所以,就内容方面,建议能够尽可能地结合每本书的内容,将这些突出问题放进去,这些问题是社会舆论,是民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这套丛书出版以后的价值所在。

  第二, 丛书的编委会阵容非常强大,领导、专家在领域、学科方面都有交叉,建议再吸纳一些其他方面的专家,比如法律方面的。另外,这套丛书的编委会也可以用专委会这样的方式将专家聚集在一起。

  第三, 建议丛书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做法放进去,体现时代特征。

详细>> 

  我认为,丛书的编辑首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刚才几位同志在发言中也都谈到了,丛书要有理论,但是它来自于实践,所以指导思想要很清楚。

  第二,务实与务虚相结合。丛书会有许多的案例,从案例当中提升我们对有些问题的思考、反省,以及对此类问题的再认识。

  第三,就像陈局长讲的,要突出实用性,这可能对我们这套丛书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不是一本小说,也不是一个纯技术理论、发展理论的概念,而属于应用学的范畴。

  第四,要认识到今后5年、10年人工智能对我们整个城市管理、生活产生的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因此,我们在城市管理风险防范当中,要体现人工智能今后在防、控、抗、救整个环节当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就是说,要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密切联系起来,如何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理念结合到我们的实际当中。

  还有就是我们这套丛书要有一个明确的侧重点。城市风险涵盖面广,SARS也是风险,但它属于公共卫生部门的事情,我想这套丛书可能偏重的主要是城市正常运行当中一些风险的预防、管控以及救灾。这样,它就不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滴水不漏,全覆盖实际上也做不到。

  今后如果有什么可以增加的,到时候我们经验丰富点,可以再增加。出版后对社会反应、使用价值,我们也可以做编后评估,这样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基础。

详细>> 

  很荣幸受聘丛书编委会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和大家一样,将认真地做好相关工作,把这部丛书搞好,让它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安全和发展,强化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再一次明确城市发展离不开安全这块基石。在这两个关键节点,《城市风险管理》丛书出版工程的编撰和出版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城市人口和财富的快速崛起对城市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球化带来了城市要素的快速流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全球的流动下,带来了城市要素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传统的城市结构变得脆弱和失衡,使得城市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被关注。城市发展越快,尤其是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城市的风险会随之增加,而且存量不会减少,增量越来越多,这样就对我们城市安全的管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国内关于城市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在城市运行中,很多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也不断地通过一线实践在风险管控方面积累了许多方法、宝贵经验、实操案例和实操模式。这些方法需要总结、提炼出有规律性的问题,用于推动城市安全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