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十三五拿什么降低2.7亿农民工进城门槛
时间:2016-03-06 12:17: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被上升为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稳步推进。2016年迈入深入推进新阶段。经过几年的探索、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未来撬动我国内需,乃至整个中国发展的最大的潜力所在。但在此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房价水涨船高、农民工买不起房、无法就近就业等问题逐渐凸显。

  十三五新开局,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将如何深推?发展如何提质?新动力如何发现?维稳就业是否是关键?户籍改革又是否是突破口?这些都是接下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备受考验的焦点,也是本期城镇化深耕专题报道中我们试图解答的问题。

  “十三五”:拿什么降低2.7亿农民工进城门槛?

  两会前夕,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楼市出现涨价热潮。一边是国家在大力推进,一边是基本门槛水涨船高。目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正在热议农民工市民化。
  研究农民工进城问题的专家直言,单就居高不下的房价,就让部分收入有限的农民工的进城步伐滞缓不前。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农民工,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钱或许都进不了城里的一道“房”门槛。两会上“打破农民工进城门槛,降低房价,让农民工买得起好房”的声音更是备受关注。

  新篇章:深耕新型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并强调,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业内共识,经济新常态下,寻找新的驱动,调整投资结构已经迫在眉睫,而新型城镇化被寄予厚望。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之后,新型城镇化更是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高度。继2013年首次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2015年底又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

  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月6日中央发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明确深耕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深入发展的新纪元。

  日前中国经济网报道,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方案,将重点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体制机制创新保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高国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次高层会议和相关政策出台,预示着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推行集约、高效的城镇化模式,注重在不同地区的均衡推进,让东部提质,西部加速就业。同时推进绿色城镇化政策进一步落地。

  新动力:改革创新从户改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两会上表示:“应从制度改革入手,打破农民工进城门槛,让他们自由迁徙。同时改变房产市场游戏规则,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降低房价,让农民工买得起城里的好房。”

  上述《意见》指出,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加快实施“一融双新”工程,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瞄准短板,加快突破,优化政策组合,弥补供需缺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问题应率先破题,举家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是使农民走进城市,促进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有力突破口。

  据了解,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5%,其中2.6亿被统计为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以及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两会召开前几日,春节刚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节后楼市涨价潮。

  居高不下的房价,让收入有限的农民工进城的步伐滞缓不前。

  来自山东的范娟有购房意愿,但据其介绍,她没工作没收入,平时在家照顾孩子,丈夫一个人在济南市里打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如果算上衣食住行、养家糊口的开销,以丈夫一个人的收入负担三四线城市普通住宅还是很困难。“得攒几年钱才能买”,范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说。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

  肖金成指出,目前存在农民进城缓慢、不愿进城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有限的经济能力下,城里的房子买不起,生活成本高,相反在农村可以过得很舒坦。同时受限于户籍问题,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受阻。这促使新型城镇化进展缺乏动力。换言之,破除这些基本的制度壁垒,也会是新型城镇化深入进行的有力动力。

  高国力称,下一步关键是如何创造条件。据不同地方、需求,分门别类制定办法和举措来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工进城,同时消化一部分城镇库存。

  据悉,目前,河北、山西、山东、甘肃等相关省市已明确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农民进城购房。

  此外,就业问题也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一大因素。

  2015年夏,来自河南的60后许桂莲帮助儿子在县城买了一套20万元婚房。婚后不久,儿子便去了广东打工。许桂莲告诉本报记者:在县城没有合适的工作,而且工资太低了,两千多元的工资有什么用。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他们只能过着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在两会期间表示,人的城镇化即稳定就业是关键。并建议将东部传统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让两亿多的务工人员回家乡打工。一方面企业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降低成本,同时农民工可在当地就业生活,安居乐业,加速实现城镇化。

  高国力认为,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创新。围绕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围绕制约城镇化的一些环节,来推行一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举措。

  《意见》强调,坚持纵横联动、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加强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推动地方加快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老问题:有钱盖广场大楼没钱建学校医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专门提到要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各地方大胆探索和尝试。据了解,目前国家启动了100多个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其中试点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探索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模式。

  高国力表示,资金是城镇化很关键的问题。资金来源应首先鼓励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PPT的模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国际机构的优惠贷款、通过BOT的模式来吸引社会各类投资、适量举债等多种模式、多种资金的组合,保证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

  对于资金问题,肖金成则认为,融资难、缺钱发展确实是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有些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有钱盖广场、盖办公楼、修马路,就是缺钱建学校、医院。

  “农民工进城,需要买房租房、社会保障金、各种消费等资金的支出有利于当地财政提高,举家进城,老人养老、子女上学,当地政府的现有财力应以需出财,把钱花在刀刃上,建设医院、学校等确切需要的公共服务,这是以人为本、城镇化建设提高质量的关键。”

  “城镇化的质量不是建筑的质量,不是建多少房子,房子建得有多高。”肖金成指出,由于此前的粗放式发展和各地方对中央新型城镇化发展精神的曲解,一些地方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摊大饼”、追求数量和速度,资金用在修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导致“鬼城”、空城。

  公开材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

  1996~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724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57万亩;2010~2012年,全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953万亩,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515万亩。2000~2011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远高于城镇人口50.5%的增长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

  《意见》强调,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谈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时指出,城市发展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曾表示:过去曾认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现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时,只学到了国外城市发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

相关新闻
24h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人物专栏 More>>
杨曾兵:深圳市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国商旅地产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国际注册景观设计师(ICSLD),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高级景观规划师,有近20年的旅游景区策划、规划和设计经验。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肖金成: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 陈木城:1955年9月生,中国台湾彰化人,祖籍福建漳浦,台北师专毕业,就读淡江大学英文系,赴美国密苏里东北大学修习教育硕士,并于校长任期间到台湾大学政治研究进修公共政策。 唐 钧: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 牛凤瑞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邹锦标: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董事长 韩晓明 城市化委员会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北京云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能源管理师 赵 晓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江智超: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广东地区志工领队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