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反思城市高绿地率,回归资源节约与公平正义
时间:2015-12-22 15:51:51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迪华 

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变化是,城市绿地越来越多。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出台的与规划、建设相关的文件、政策、规范和各种指南,都奉行一个原则,就是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只能够增加不能够减少,甚至在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中申报建设游憩和保护设施都需要规定绿地率,绿地率被奉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真理”。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城市绿地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公众对城市绿地功能的误解,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土地和水等战略性短缺资源的浪费等。澄清这些问题,对更新城市观念,减轻城市负担,合理建设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变化是,城市绿地越来越多。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出台的与规划、建设相关的文件、政策、规范和各种指南,都奉行一个原则,就是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只能够增加不能够减少,甚至在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中申报建设游憩和保护设施都需要规定绿地率,绿地率被奉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真理”。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城市绿地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公众对城市绿地功能的误解,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土地和水等战略性短缺资源的浪费等。澄清这些问题,对更新城市观念,减轻城市负担,合理建设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忽视市民的真实生活需求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包括城市居民和到城市旅行、暂住的乡村居民和外地人,他们当然希望城市中能够见到绿地,城市中能够听到鸟鸣流泉声,城市中能够见到蝴蝶等人们喜欢的昆虫飞舞,城市能够让他们感觉到生活轻松自由,通常人们的这些需求被认为需要通过绿地来赋予,这些被认为是城市绿地服务于人最直接的功能。人们的这些认识和期待不假,然而对城市绿地的期待停留在这个层次就可能大错特错。城市毕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为人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才是城市建设的目标,除绿地以外,人有非常重要的身体和心理安全的需要,一小片人工水体就可能夺去一个人的生命,一株剑麻就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眼睛失去视力,北方城市为满足冬季有绿色的需要,种植的松科植物会让人联想到墓地而感觉惶恐,发生巨变的城市环境可能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小片按照仿自然生态群落形态构建的密集绿地可能成为刑事犯罪份子的藏身之所。因为这些更加直接与人的生命相关联的需求被忽视了,导致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城市绿地率非常高却很难找到一条人们可以顺畅走路的街道,想停歇时身边就有可以坐下来小憩的座椅更是不可能,因为绿地和行道树占用了人行道空间,因为城市没有认识到对行人而言座椅远比一大片绿地实惠和重要。

  二、造成对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误解和夸大

  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有生物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都有提供产品、调节环境、文化服务和生命支持等生态系统服务,不同的生态系统提供功能和服务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从质上被误解,从量上被夸大。首先,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无需全部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其次,即使能够在城市中实现的功能和服务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最大化;再次,无论城市绿地率多高,城市环境都不可能提供能够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全部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只要是城市就会有一个超越城市物理空间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指维持一个城市持续生存所需要的地域面积)存在。正是因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误解让人们产生了错误的期待,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绿地数量越多的城市就越是好的城市,这样的理念被放大成为口号流行于全国各地,花园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田园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等流行称号模糊了城市和乡村的界限,这样的想法当然不可能全面实现,因为它们忽视了一系列更加重要的问题,如城市绿地建设对战略性短缺资源的消耗与社会公平。
 
  三、加快并造成土地和水等战略性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中国是资源分布不均匀、人口基数巨大的国家,土地开垦历史悠久,能够新开垦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中国是世界上单位面积耕地养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国家之一,土地和水资源是中国的战略性短缺资源。优质高产的农田,是用来建设城市还是用来生产粮食一直是一个公开的问题,然而却没有引起人们真正的重视。尽管国家划定了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但全国各地违反耕地保护政策的事件时有发生,把优质高产农田通过变通的手段置换成城市建设用地,更是全国几乎所有城市扩张的惯用做法!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的数据,2012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5.7%,如果这个数据真实可信,那就太可怕了!19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普遍地在20%左右,这意味着最近20年来新增城市建成区有近50%的土地变成了人工绿地;这些绿地过去大都是优质高产农田,或是自然林地、草地或湿地,不仅这些土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和自然栖息地功能,而且建设和维护这些土地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就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平方米城市绿地每年需要浇灌近一吨水!城市绿地造成土地和水等战略性资源损耗和浪费背后,是比城市绿地更加重要的粮食安全问题、水资源安全问题,不能不警醒!

  四、导致公共财政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使用的不公平

  为了建设城市,全国各地几乎倾其所有,甚至不惜欠债“打造”城市景观、建设各种新潮的城市绿地(中央公园、中央湿地、大型人工湖),这一方面让城市人确实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另一方面,人们更加强烈的生存感受是,城市交通堵塞、租得起的就近居住的廉租房短缺、入学难、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举步维艰、乡村凋零、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安全、大拆大建、大开挖、河道水体渠化、城市内涝、文物破坏、历史建筑与建筑群破坏、湿地占用和衰退、物种消失与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社会各个群体间公平分配公共财政资源与均衡享用公共服务的正当权利,令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获得应得的快速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结果只能是人心惶惶。政府没有做好该做的事,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因此重新定位城市绿地率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各级政府必须站在城乡全局和社会事业全局做出均衡发展的抉择,以促进当代全体人的生存福利改善,通过维护生态等普惠民生福祉和子孙后代福祉。

  五、造成建设领域的腐败与社会的奢靡风气

  把绿地当成城市面子工程打造,造成资源浪费、财政资源使用不公,造成城市建设和维护成本的普遍攀升,还会造成不计成本的奢靡社会风气,使城市、园林、交通和水利等建设领域成为腐败发生的高危领域。国家级贫困县使用援建资金打造景观大道,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栽种从数百公里外自然保护区盗挖的“大树”,一棵动辄上百万元,刚刚恢复生机的城市绿地草木因为新来领导个人喜好反复折腾更换,宁欠教师工资不亏景观形象工程,这些都已经不只是媒体新闻,人们见怪不怪,难道还不值得各地城市和建设主管部门反思吗?

  借此机会,强烈呼吁城市绿地建设回归资源节约与公平正义。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城市才可能是适宜于人居住的城市,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对地球生态友好的城市才可能是低碳和走向未来的城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