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保基金收不抵支 专家:2020年或出现缺口
时间:2015-06-05 11:41: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唐宁 

  尽管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实现平衡并有结余,但从变化的趋势看,未来基金形势不容乐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年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增幅已经从基本持平转为明显的“收不抵支”。

  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金支出增长过快,这既与人口老龄化和职工医保待遇提高有关,也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有关。建议要在稳定职工医保待遇水平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杜绝医疗保障资源的浪费。

  失衡 医保收支增幅“支大于收”

  在医疗开支增加和老龄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医保基金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

  近日公布的《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9687亿元,支出8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9.6%。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6732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195亿元),个人账户积累3913亿元。

  事实上,基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支出增长速度的倾向从2011年开始逐渐显现。2011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5539亿元,支出44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5.2%。收入略高于支出。2012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6939亿元,支出55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25.1%,两者基本持平。截至2013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8248亿元,支出6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2.7%,收入增幅开始低于支出增幅。

  收支增速水平的变化必然影响基金的可持续性,对此《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严重赤字。

  而有关国家医保资金“穿底”的风险,已成舆论热点。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此前曾介绍说,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全国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32%,其中22个统筹地区将历年累计结余全部花完。在城镇居民医保方面,2013年全国有108个统筹地区出现收不抵支,医保资金已经不堪重负,而且现在各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均超过收入增长率。

  “随着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障项目不断增加和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基金压力的确越来越大。”某省人社厅副厅长曾表示,该省城乡居民医保基金2013年超支14亿,全面实行大病保险后,预期将超支22亿元。且下一步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进行补偿,鉴于各地费用测算和调整办法的不确定性,对医保基金的支出还将产生进一步影响。

  一位专家表示,医保以收定支,城镇职工缴费满足年限后,退休后无需再缴费即可享受医保待遇。这要求职工医保基金必须要有适当的结余,合理的结余月数为6到9个月。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亿。2052年,老龄化峰值到来,60岁以上人口将达4.87亿,未来支付压力更大。

  风险 医保蓄水池或现“枯水期”

  医保支出的压力,源于保障水平提高后的医疗费用暴涨以及增收压力难以纾解的叠加。老龄结构的问题,经济环境的倒逼,体制改革的成本,都可能让医保蓄水池出现“枯水期”的情况。

  “支出增加的原因,首先是基金承担比重的提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表示,职工医保的保障待遇由医保目录、定点情况和报销规则三个要素确定。近年来,医保目录各地不同程度地有所扩展,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也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与此同时,报销规则的改变,包括封顶线提高、报销比率提高和起付线的降低,直接地提高了职工医保的保障待遇。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被纳入职工医保的保障范围,而且门诊费用报销比率逐步提高,这项政策也明显提高了职工医保的保障待遇水平。

  这从来自人社部的数据即可见一斑:从2007年到2011年,次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付增长了1823元,而次均费用则增长了2320元,这意味着医保基金支付的增长幅度,赶不上住院费用的增长幅度。

  不仅如此,人口老龄化带来医疗开支快速增加,年轻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不足,医保基金缴纳者变少,都会导致整个资金池输入明显下降支出大幅增加。而医保资金合理运用机制尚缺乏,过度治疗或不合理治疗则会加剧医保资金浪费。

  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中,享受待遇人群相对增多而缴费人群相对减少的现象,被称为“系统老龄化”现象。“就职工医保而言,影响参保人群年龄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全社会的人口结构变化,二是退休年龄。”何文炯表示,根据此前对10个城市的调查分析,男性提前退休者的平均退休年龄不足55岁,女性提前退休者的平均年龄不足46岁。这说明我国提前退休的现象很严重,这给职工医保基金带来很大的隐患。

  同时,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实行“单基数缴费”(即在职人员缴费而退休人员不缴费),这使得我国城镇职工医保不是完全的现收现付制,而是存在部分权益积累。随着退休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其累积权益支取要以非常高的速度增加。另据统计,退休人员的平均医保基金花费是在职人员的三倍。

  而作为一个保险项目,筹资的压力将会持续存在。何文炯表示,未来一个时期,一般预计经济增幅会降低,因而职工医保的筹资难度会增加,至少不会比过去更容易:“如果保持待遇不变,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就必须维持当前的筹资水平。倘若经济增幅下行,用人单位缴费发生困难,则必然会影响职工医保的筹资。因此,需要以更加务实和审慎的态度考虑未来职工医保待遇的增长问题。”

  社科院发布的《“十三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显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潜伏着严重的支付危机,尽管前几年基金结余较多,但近年来累计结余量逐步下降。在制度要件不变的假定下,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基金缺口。

  方案 医疗控费提上日程

  专家认为,未来解决基金支付压力不应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而应有实质性的体制机制转换,尤其是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有实实在在的进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医药价格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其基本特征是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这是改善医院医疗服务成本结构的措施之一。不过有专家认为,这种医药价格结构调整,并没有减少职工医保基金的支出,也没有减轻参保患者的费用负担,只是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收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建议职工医保建立与公立医院和所有医疗机构的新型关系,即团购医疗机构的服务,通过科学合理的合同,形成有效的契约关系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医改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手段,加大医保机构和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责任。对于未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应该加快付费方式的深化改革,引入谈判机制。

  金维刚认为,应通过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并强化“三医”联动,充分发挥医保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改进和完善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医保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缩短临床必须的创新药纳入医保支付的评审周期,适应分级诊疗的发展需要。

  同时,促进医保部门与医疗服务机构、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之间构建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建立医保与医疗机构、药品提供方的协商谈判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这是“三医”联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和完善药品价格机制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应增强对重特大疾病以及慢性病的保障力度,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应进一步完善医保待遇政策,控制“普惠”待遇,向慢性病和重大疾病倾斜,切实减轻患者特别是重特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