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抽签卖艺”也有寻租的可能
时间:2015-04-09 22:30:55  来源:新京报   作者:西坡 

    4月1日开始,深圳中心书城广场的街头艺人正式抽签派位,到固定区域进行表演。据报道,首批62组艺人通过了审核。这也意味着,深圳成为继上海后又一个尝试对街头艺人规范管理的大陆城市。

    街头艺人怎么管,是很多城市面临的管理难题。完全放任自流,会出现噪音和扰民问题。因此,深圳市出台首创“抽签上岗”办法,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值得警惕的是,推进街头艺人准入考核与发牌上岗机制,是不是一种行政滥权?

    街头艺术也是艺术,好的街头艺人也是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网上一些爆红的街头艺人表演视频经常引人感慨,“所有大师都是野生的”。而自由的空间,才是艺术蓬勃发展的土壤。没听说过哪个音乐家、画家是被外界规划出来的,那么行政力量凭什么以为通过自己考核的街头艺人,就一定能赢得观众掌声?

    报道里讲到某市民的感触,他发现新规实行之后,广场没有以前吵闹,但也少了些乐趣,比如以前看到的好玩的更多,更草根更江湖更接地气。这就是个危险的征兆:街头表演直接面向观众,可以根据反响随时调整改进,这是市场自发的淘汰机制和进步机制。一旦引入考核、审批,为了吸引观众而进行的竞争,就会变成为了通过考核而进行的竞争。

    地方政府可以对街头表演进行规范,但规范的方向应是划定红线,如禁止大功率音响器材,而不应该是设立准入门槛,进行行政审批,限定表演门类。任何一种表演只要不违反法律,不妨碍他人,就应该有它生存的空间。把街头卖艺岗位变成一种行政支配的资源,可以说是一种城市管理的倒退。

    往大了讲,本届政府上台以来,一直把简政放权放在重头位置,简化审批、取消审批才是大势所趋,而不是新增行政审批。街头艺人的事虽小,但反映出了一些地方管理者头脑中的固化思维,他们下意识地以为,管理就是考核、发证,管理就是自我赋权。而实质上,管理的本质应该是服务。

    有审批就有权力,而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寻租的可能。即使深圳相关方面制定“抽签卖艺”的政策本意挺好,但政策出台后,就必然会面临公众的质疑。以前在广场上看到不好看的表演,不看就是;以后再看到不中意的,也许就会有人想:这么烂的表演都能通过审核,背后一定是怎么怎么着。自我赋权的同时,也是在自我揽责。

    地方政府应该为公共空间的秩序负责,但行政力量不应该为街头艺人发放许可牌照,其中界限不可混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