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且把白领新标准看成舆论期待
时间:2013-05-06 22:18:58  来源:北青报  作者:乾羽 

    “城市新白领:月薪2万以上、上班朝九晚五、有车有房……”近日,网上新流传的中国白领的10条新标准再次引发热议。众多网友纷纷吐槽,觉得自己简直弱爆了:单是“月薪2万元以上”这一条就直接“出局”,自己又要拖后腿了。

    说实话,这个白领新标准确实有点高。有多少白领可以月收入超过2万块钱?有多少白领可以轻松地按正常时间上下班?更多时候,白领收入没那么高,甚至还比不过技术过硬、手艺出色的蓝领技工;白领的工作也没有那么舒适,没时间休息、不敢休息,成为白领们的普遍状态。所以,这个过高的白领新标准让人心酸,又觉得自己有些不争气。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想,这个标准又是恰当的。从现实生活去看,白领难道不该月入2万吗?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如果没有这样的月薪,买房就会成为无法承受之重。而当一个所谓的白领连房子都买不起时,他还是人们眼中的白领吗?他还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我认知吗?

    白领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标签,还是一个社会身份的标签,白领是中产阶层的构成。人们期待中产阶层可以更多地参与公共生活,这需要热情,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当一个白领天天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累时,他们哪会有动力参与公共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所以,对比坚硬现实和身份认知,白领的标准就应该这样:他们应该有体面的收入,这份收入会让人摆脱基本的生活压力,更有热情去关注柴米油盐之外的事情。他们也应该有着闲暇的时间,这份闲暇会让他们有时间思考人生,有时间参与社会生活,有时间去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一个白领收入不高、时间不多,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他们有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除了接受、提前告别青春外,还能怎么面对生活?

    只有白领有了经济基础,有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才算是真正的白领。否则白领就是一张苍白的标签——看似鲜明,却不顶用。所以,根本问题不是这个所谓的白领新标准过高了,而是现在的白领生活状态有些过低了。这种低不是个别的现象,也不是一种好高骛远的判断,而是他们的生活压力太大,他们的所得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实际生活,还不足以让他们生活得名副其实。

    我们不能责怪列出标准者,而是应该反思一下。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把白领新标准看成是一个标杆,与现实生活比较后的标杆,也可以把白领新标准看成是一种舆论期待,人们在感到受挫的同时,其实也在羡慕和期待着这样的待遇。那些还未达到这个标准的白领们,他们对比之后有失望,但也在期盼:其实这才是自己希望的白领标准,这才能够让人感觉自己像一个白领。这个问题,社会应该看到。白领如果虚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中产阶层的虚化,这对于社会来说不是一件幸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