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11年消失村落90万个 代表建议制定保护法
时间:2015-03-23 14:18:50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2000年我们统计中国的村落有360万个,2011年的统计是270万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基本是在村落中,而不是在城市中。然而,11年间,中国消失的村落就有90万个。提起村落消失的速度,冯骥才说,“很痛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冯骥才带领他的团队走了100多个自然村,为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村落建档。他发现,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部在村落中。

  如何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智慧城市,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切的话题。

  ■646个传统村落首批列入保护名录 国家拨款100亿元

  声音:并不是列入名录、拨了钱,保护问题就都解决了

  “传统村落”是一个特指的概念。冯骥才说,凡历史悠久,有强烈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村落,都有保护价值。近十年来,冯骥才始终奔走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路上。然而,令他痛心的是,“我国大多数文化遗存并不是保护下来的,而是自然保留下来的。”

  “去年初,江南某市为搞开发区就突击拆毁了一处具有800多年历史、1000多户人家的村落。而北方某县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明清时期院落古宅六七十处的村落,数年前被以开采煤矿为由强制拆除。”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卞晋平列举的南北两地强拆古村落事件,看似互不相干,却说明一些地方人为损毁传统村落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通过学术界的不懈努力,“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行动”在2014年启动。冯骥才说,按照专家制定的标准,首批确定的646个传统村落已经纳入国家名录,国家为此拨款100亿元。一般来说,只要纳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国家会拨付保护经费。

  国家名录有了,保护经费也拨了,是不是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全部解决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廷皓担心,国家关于保护传统村落的精神能否落实。现在地方政府中能够认识到保护传统村落重要性的领导不多,对什么是传统村落,哪些需要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具体问题,就更不清楚了。

  冯骥才也表示:“就算是国家确定要保护的传统村落,也不一定能够保护下来。因为在人类历史从农耕文明转化为工业文明过程中,任何国家都会有大量村落消灭。”冯骥才说,近些年来,我国开发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见得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古村落要怎样保护,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懂得这些科学标准。尤其是村落中的原住民,并非都能意识到他们居住的村落是一种文化,甚至于文物贩子来买他们的雕花窗户等物件,都可能去卖了。

  怎样唤起百姓自觉地热爱自己的村落,才是最重要的。冯骥才认为,如果原住民懂得自己村落的价值,热爱自己的村落,保护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村庄变迁不能忽视原住民的声音

  声音: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倾听更全面的声音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古诗里的村落。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很多人期待的乡愁,绝不是在乡村行走要看斑马线的乡愁。但是,如果原住民恰恰愿意走斑马线呢?所谓的乡愁,到底是看的人想要看到的,还是被看的人想要看到的呢?

  姚晓英说,在今天村庄发生的变迁中,听到的大多是管理者的声音和专家的声音,而对于如何建设家园最有发言权的原住民的声音,却被忽略了。

  “任何村民都有理由知道,保护传统村落的途径在哪里?为什么需要保护?如果发展旅游业,旅游对传统村落造成破坏的边界在哪儿?”姚晓英说,如果没有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文化保护会显得更加虚弱。旅游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如果边界合适就是最好的载体。文化不仅仅是我们心灵的记忆,文化的表象也是最好的旅游资源。

  姚晓英每年都会到村里给村民送书,她注意到,村里人每到“送书日”都会自觉自愿地穿上节日盛装。“这是真正的文化自觉。”姚晓英说,现在很多村落在实施“军营化管理”,管理者图方便,对供电、排水等设施统一设计施工。而村庄原来就是人与自然山水和解交流的载体,现在人的力量大到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对民间民俗的破坏非常严重。

  更荒唐的是,一些地方官员为彰显政绩,春节前给村民赠送的春联都是体现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如果一个村庄,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都整齐划一,还有年味儿可言吗?”姚晓英说,保护传统村落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更需要精细化管理。

  冯骥才始终认为保护传统村落是很难的事情。他坦率地说,传统村落基本上都很穷,村民的生活条件很简陋,家具也很残破。当他们打开电视机,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时候,那种感受真是冰火两重天。年轻的村民没有不想离开村子的,怎么办?“尽管已经确定了一批传统村落,我们希望能保留5000个。但是15年或者20年后,能剩下一半就相当不错了。”

  有代表和委员呼吁,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就建议,在保护过程中尽可能地把保护村落与改善村民生活联系在一起,与村民自身利益挂起钩来,激发他们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在动力。

  ■国际上缺乏村落保护的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声音: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法,一把手必须带头学法

  “如果一个绣娘、一个剪花娘子,不再绣了、不再剪纸了,这个文化也就中断了。所以,传承人保护好了,非物质文化就保护好了。但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除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要保护原住民。一旦原住民都离开了村落,村落中所有的记忆、文化和习俗也就被都带走了。”冯骥才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村落保护的先例,更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今年他的提案是“依法保护传统村落,尽快出台古村落保护法。”

  姚晓英说:“今年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编撰上面投入了80多亿元,这笔钱该怎么花、谁来监督等问题,都需要法律规范。”

  “其实,去年4月国家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就非常适合和重要。”卞晋平说,我们不是没有好的制度和政策,而是相关机构不作为,致使不少好的制度和政策形同虚设。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实施4年多了,还没有出现一起执法案例,是我们的非遗保护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当然不是。之所以出现零执法现象,恐怕与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密切相关。

  冯骥才说,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文化遗产的性质、范围、保护准则、责任人都有明确法律规定,而且都规定了罚责。但是,很多政府管理者,特别是主管全面工作的主要领导,心中根本没有这两部法。不知道哪些是遗产,哪些不可移动、不可改变、不可买卖,破坏了要负什么法律责任。甚至把这两部法撇在一旁,全凭自己的意志和权力行事。这种状况显然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施政方略背道而驰。

  在呼吁国家尽快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法的同时,冯骥才今年还带来一份特别的提案——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学习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树立依法保护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在干部官员的培训班和学习班加入这两部法的学习内容;将文物保护法、非遗法的执行情况,列入官员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同时,建立对政府部门违反文物保护法和非遗法的问责机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