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NO.7:国务院调整城市规模划分:五类七档 设超大城市
时间:2015-02-03 08:39:1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3f2f03c9422c9e902ae0992275e1cb74.jpg

  原声回放

  2014年11月21日 ,《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事件解读

  对比原有标准,此次城市规模的调整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门槛”有了普遍提高。“门槛”提高的背后,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石楠说:“这次划分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还按照原有标准,与今天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这一点得到了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的认同,他说,当前,随着人口流动和聚集,部分城市因规模过大出现了“城市病”问题,部分城市因资源枯竭等出现衰退问题,多数城市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因而,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在应对新的问题时缺乏针对性。”

  也有观点认为,重新划分城市规模是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新型城镇化规划,包括北上广在内的特大城市要严格控制人口布局,更多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户籍制度将有望更加灵活。

  这是因为,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与以往相比,不仅更加细化,还普遍提高了人口规模的上下限。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新标准更加清晰,更能适应当前城镇化实际要求。与一些政策的对应性更强,以户籍管理制度为例,以此为标准,什么城市需要限制人口,什么城市需要适度放开,都一目了然。” 
 
  事实上,这并非我国首次对城市划分标准作出改变。

1980年,我国首次对1955年国家建委《关于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情况和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城市划定标准作出改变,将城市规模分为四个等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以上到100万为大城市,20万以上到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和20万以下为小城市。但并没有对城市人口作出清晰界定。198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再次进行修改,增加对城市人口界定,取消对特大城市的认定标准。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城市在面临就业需求量大、产业发展程度低等诸多困境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新标准的出台不仅要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发展应不断优化,更体现出国家鼓励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长远思路。从长远来看,更是破解当前愈演愈烈“城市病”的一剂良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