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的新农村”旨在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时间:2015-01-04 12:43:1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建设“人的新农村”的核心是要关注作为权利主体的农民,保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意愿,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把握好软硬件之间的平衡,既离不开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支撑,还要重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这是中央继提出“人的城镇化”之后首次提出要建设“人的新农村”,凸显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更新更高要求。

    长期以来,较多地区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人的新农村”建设力度不够。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易见成效的村庄整治,“钱多盖房子,钱少刷房子,没钱立牌子”,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培育文明乡风等投入大、见效慢的工作则重视不够。有的地方忽略了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需求,把发展城镇的思路简单套用到农村工作上,以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农民住上楼房、通上水电暖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经济基础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没有“物的新农村”,农村必然落后。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除了对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文化、公共服务等诸多层面的需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建设“人的新农村”的核心是要关注作为权利主体的农民,保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意愿,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把握好软硬件之间的平衡,既离不开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支撑,还要重视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空心化”,农村老人、妇女、儿童“三留守”问题突出,农村社会治理的复杂程度有所增加,“人的新农村”建设亟需提上日程。针对这些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提高农民素质、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乡村生态文明等,都是推进“人的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要解决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问题,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传统城乡二元体制下,城里面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管的,农村的是农民自己办的。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等制度推进迅速。与此同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很低,卫生、教育等领域公共资源在农村普遍稀缺。农村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落后。要加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把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要把提升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放在新农村建设重要位置。只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更高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民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偏大,导致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缓慢。要创造条件为农村“造血”,让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成为农村的接班人。要用民主的办法搞新农村建设,真正把决策权交给农民。

    要留住乡土文化和农村生态文明。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也就是说,按届时总人口15亿计算,仍有4.5亿人生活在农村。建设“人的新农村”,不是要把农民都留在农村,但也不能照搬以往的做法。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城镇和农村应当各具特色,既不能有巨大的反差,也不能没有区别。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缩小版的城市。要做好古村落、民俗村落和特色村落的保护性建设。只有传承乡村文明,保留田园风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新农村。

    推进“人的新农村”和“人的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两大抓手。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建设“人的城镇化”,是要着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依然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来说,建设“人的新农村”,则是要全面提升农村幸福指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就要让农民无论生活在城镇还是农村,都能平等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和现代化的成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