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单双号限行:城市公共治理的测试
时间:2014-11-06 11:41:40  来源:新京报  作者:胡印斌 
  在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保持高度的敏感,不仅要立足于解决当下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市民出行难、交通违法行为增多等等,更要以科学的态度收集治堵、治霾等方面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破解,获得一些平时不可能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并形成可资借鉴的制度规定。

  从今天开始至11月12日,北京市正式进入APEC时间,全市行政区域内道路将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在此期间每天3时至24时,按车牌尾号单号单日行驶、双号双日行驶。

  公允地讲,北京市此次宣布单双号限行,并不显得突兀,而是在此前经历了比较充分的政策铺垫。无论是调休放假,还是APEC预热,抑或是与周边地区实现交通联动,均是在不断释放相关信号,引发公众关注。可以说,与此前有的城市突然宣布汽车限购、从而引发民众抢购的极端做法相比,北京市的限行充分考虑了民众的承受能力,做到了事先的不断减压。

  城市治理的一次“奢侈”尝试

  不仅如此,发布限行通告的同时,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也同步发表《致首都市民的一封信》,以平等的姿态恳请市民对APEC期间单双号限行带来的不便予以理解和支持,并特别希望北京市民和以往历次重大活动时一样,表现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相信这样的平等沟通,并援引此前成功先例的做法,深谙民众心理,最大程度地引发共鸣,消除歧见。

  当然,从尾号轮换限行一下子跃升为单双号限行,民众出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尽管交通部门在限行期间加强了公交运力配备,其中,11月7日至11月12日还调休放假6天,但是,全市范围内的单双号限行,仍有可能对城市的正常运转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公众出现一些不适应、甚至发出一些抱怨的声音,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不过,不妨换一个视角看待北京的单双号限行。一个城市的公共治理关乎每一个市民,为什么一定要将公共政策与民众利益对立起来呢?一方面,单双号限行的主要旨归,固然是为了减轻雾霾、缓解拥堵,以保障APEC会议能够圆满举行;另一方面,却也可以将其视为城市治理的一次“奢侈”尝试,通过这样一次全民总动员式的全城行动,探索一下限行对于未来城市的意义与效果。

  其一,在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保持高度的敏感,不仅要立足于解决当下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市民出行难、交通违法行为增多等等,更要以科学的态度收集治堵、治霾等方面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破解,获得一些平时不可能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并形成可资借鉴的制度规定。

  此外,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北京未来必将承担更多的类似使命,如何在会议保障与市民便利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状态,并不容易。有必要从寻求改善全市交通状况的高度出发,发现现有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针对性的施治办法,逐步完善。

  扩大市民参与,实现良性互动

  其二,管理者也应该进一步改变以往单向、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管理方式,扩大市民参与,与市民实现良性互动。市民的诉求可能是个人化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将市民意见纳入管理程序之中,不仅仅是一种便民之举,更是弥补管理漏洞、拾遗补阙的积极举措。同时,广泛地问计于民、公众参与,也会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抱怨和阻力。

  每一次成功地举办重大活动,都离不开市民的主动参与,甚至是“不参与”,比如此次APEC会议,很多市民在紧急征集拼车。问题是,活动的成功除了市民的责任与奉献之外,还应该有更为精准、完善、人性化的政策设定。

  每一次活动都不能止于应急,而是应该有所总结,有所收益,比如,以单双号限行为例,是不是可以在APEC会议之后,综合有关各方的信息、数据、难题等,形成相关的评估报告?限行对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贡献如何?对于削减挥之不去的雾霾效果如何?这样的报告,必将对今后城市治理、大气治理的科学化有所助益。

  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项公共政策出台的背后,既有着民意与政府意志的对立,也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从本质上讲,若想避免对立,就应该摒弃习惯的简单化管制思路,充分考虑民众感受,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譬如北京市此番单双号限行,大可强调这一举措中有关各方的合作而非对立的因素;要求政府部门公开、即时纠偏;鼓励公民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等等。

  易言之,惟有将有关部门自上而下的限行通告与民众的主动参与融合起来,则这一次的限号方可有望收取积极的功效。而这,正是建设透明政府、法治政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所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