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望信”受冷落 乡村文明流失
时间:2014-10-08 22:37:3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姚孝平 

  在我的老家,村里人把探望病人叫“望信”。如果有亲戚得了重病住院了,就要去“望信”。可以去医院探望,也可以等病人回家之后再去探望。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一种规矩,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风俗,体现的是亲戚朋友之间浓浓的亲情。

  上月中旬,我爷爷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尿毒症。家人无力负担高昂的治疗费用,只好带着爷爷回家了。亲戚们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第二天一大早,舅公、小爷爷、两个堂爷爷便拎着礼物来看望,并且每家给了爷爷两百块钱。

  亲戚间“望信”要早上去,下午晚上是不能去的,这是老规矩。去了,询问一下病情,安慰几句“多休息,慢慢会好起来的”,一般就回去了,时间很短。

  隔了几天,6个远房亲戚听说爷爷得病,也来“望信”。每家给了一百元,没来的则托来的人给了钱。奶奶认的两个寄拜儿子家也来了,每家给了三百元。一时间,房间里堆了好些礼物。

  大姑妈向奶奶一一询问谁家拿了什么礼物,这是重要信息,下次亲戚家有人病了,“望信”时可照样买礼物。早些年,“望信”时一般就是送点实用的礼物,现在大多都给钱了,礼物则可有可无,因为有的人工作忙可能没时间买礼物,给钱方便些。再说了,人得病后吃东西少,与其买水果烂掉,不如给点钱来得实在。

  村民们也纷纷来看望,他们不需买礼物给钱,一般也不讲究时辰,下午也可以来。这是乡里乡亲一种暖暖的情意,在一个村里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低头不见抬头见,病了或快不行了,来看一下,安慰几句,是一种美好人性的表现。有时候,一些远房亲戚因为离得太远,消息不灵通不知情而没来,一般也不会怪他们。

  近亲中,只有我外婆家的人没来“望信”,一个人也没来。估计是嫌我家穷,不愿走动吧——他们在我妈去世后一直就对我们家很冷淡了。这意味着,下次我那些舅舅舅妈表哥表嫂们生病住院,我也可以不去看望,这当然很影响亲戚关系,甚至能导致亲戚间关系破裂。乡下人对“望信”都很重视,如果知道有人病了却不去,别人都会有想法,认为心里没这家人。当然,我远在浙江嘉兴和江苏的两个舅舅家应另当别论,因离得太远,这种礼节就不能强求,何况他们并不知情。

  去“望信”的一般是家里的老人或大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已不太重视“望信”了,对农村的种种风俗也已陌生。想来,过去一些传统习俗会在我这代人中丧失。毕竟,有些远亲家在哪我都不知道,更不认识他们的儿辈孙辈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慢慢淡化的,这也是乡村文明逐渐流失倒塌的重要标志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