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辽河源契丹、中华菌、活性炭、山庄老酒”四个文化产业园区
园区建设总投资45.5亿元,包含35个文化产业项目
8月8日,平泉县投资近亿元、占地330亩的泽州契丹文化园正式建成开园。加之日前落户平泉的中国契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该文化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县委书记刘文勤告诉笔者,“这是平泉县发展园区经济、提升城市品位迈出的重要一步。”
平泉历史文化悠久、产业基础扎实,是辽河发源地、契丹文化发祥地。境内有古遗址160多处,馆藏文物1.8万件。近年来,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国家级文明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已由2002年的全省排名第12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65位。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承德重点培育发展的中等城市。
“做城市就是做产业、做民生、做城乡统筹。”面对难得机遇,该县提出摒弃“县城概念”,树立“城市理念”,突出打造“辽河源头、契丹发祥、中国菌乡、华夏炭都”四张城市名片,规划实施了总投资45.5亿元、包括35个文化产业项目的辽河源契丹文化、中华菌文化、活性炭文化、山庄老酒文化四个文化产业园区,确立了到201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超过5%的发展目标,把平泉建设成为“省际中心之城、山水园林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宜居宜业之城”。
坚持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打造以契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以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规划实施总投资10.5亿元包括契丹民俗文化村、契丹文化博物馆、“走近契丹”大型综合演艺中心等14个子项目的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全省环京津旅游产业带重点项目。
把现代农业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强力实施中华菌文化产业园项目,打造“中国菌乡”名片。食用菌产业一直是平泉县域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到1.5亿盘(袋),年创产值15亿元,2008年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近两年来,该县谋划了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0多亩、包括菌文化一条街、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等10个子项目的菌文化产业园区,使菌文化产业园区成为一个集“听、赏、食、购”于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全方位展示食用菌文化的平台。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为特征的活性炭文化产业园。平泉有活性炭生产企业43家,年生产活性炭5万吨,活性炭占全国果壳活性炭产量的60%。该县引导企业将产品赋予文化内涵,打造成室内装饰工艺品,成为创意文化产业。目前,占地4500亩总投资15亿元,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等多个子项目的活性炭文化产业园已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成为全国果壳活性炭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和活性炭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实施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项目,强力提升“山庄老酒”影响力。谋划实施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800亩的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项目,对山庄老酒文化广场、博物馆、酒窖池群、夷狄古井等7个子项目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展示山庄老酒特有的品酒、赏酒、论酒文化,把山庄集团建设成为集生产、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