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话说\"垃圾分类\"
时间:2014-08-21 22:50:52  来源:东方网  作者:沈栖 

  旅游祖国宝岛,下榻台北,翻阅当地纸媒时,不禁被一则新闻怔住了:一市民没有按规定对垃圾分类,随意投入垃圾箱,被举报核实后,处罚2500新台币。据说,在台湾,倘伪造专用垃圾袋还可判处2—7年徒刑。重典治理城市垃圾,强行实施垃圾分类,使得台湾市民养成了一个生活习惯:每天定时走出家门把分类后的垃圾归入相应的回收车里,“垃圾不落地”这一政府提出的口号日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反观内地城市,近些年来,我们政府也提倡垃圾分类,这项试点在不少大中城市实行。情形如何?概而言之:有起步,少起色。日前,《民生周刊》(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报道了北京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其标题就令人寻味:《14年,北京只多了几个垃圾桶》。报道称:民众没有垃圾分类意识,想怎么扔就怎么扔,垃圾运走了怎么处理并不关心,只要自己看不见就好;政府摆上几个垃圾桶就算做了垃圾分类,全国上下大建焚烧厂,只要把垃圾从固体变成了气体,从地面排到了空中。无怪乎,有环保人士怒斥:“成千上万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个没有垃圾管理能力的国家,中国的公众是没有垃圾管理能力的公众。即使是到了城镇化极为彻底快速的2014年,神州大地也仍旧是垃圾遍野”。此言虽说是有些过激,但理还是靠谱的。

  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性的系统工程。其起点应当是要让公众在充分认识垃圾分类重要性的基础上,清晰地辨明垃圾(以生活垃圾为主)到底应该分几类,如何分类。能回收的回收,有机物拿去堆肥,可燃的进焚烧厂,实在没办法再埋到地下。倘做不到垃圾分类,再怎么说“重视环保”都类乎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应该说,政府做了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但做得还不实、不广、不深,离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差远矣!不信,你可以随机问一下路人,可以随时查一个小区,垃圾分类“分”了没有?“分”到什么程度?便可一目了然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市民连什么是“厨余垃圾”都分不清,往往将餐盒等无机物也当作厨余垃圾处理。市民不具备这方面的常识,是市民之过么?我认为,首先应该问责于政府部门:你重视了没有?宣传到位了没有?发现问题补救了没有?

  垃圾分类关键在于“细分”。城市每天面临海量的垃圾,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这仅是两大类;就说生活垃圾,也是随着物质的丰富而林林总总,生活垃圾分类必须分门别类,加以细化,切莫大而化之,否则,这项工作便失去了本来的环保意义。在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细分”到何种程度?例举之:一个饮料瓶要拆分为瓶盖、瓶身及包装纸3个部分才能分别投入垃圾桶。

  既然垃圾分类是全民性的,那理所当然要发动全民参与,谁也不能置身于外。这方面香港是我们效仿的榜样。香港迄今有3个垃圾填埋区,即将饱和,其中有1/3是厨余——剩菜剩饭、瓜皮果壳、超市处理的过期食品。环保是一个很生活的题材,需要用生活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止是颁布某条法令。在香港,厨余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依靠社区市民和活跃于社区的NGO长期不懈的努力,政府也是经常向经验更为丰富的NGO请教,借助他们的力量解决之。内地城市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空间。

  内地城市在试点垃圾分类时,大多都出台相关条例,但几乎无一提及罚款措施,据今年6月《人民日报》报道,迄今没有一个城市对个人开出过一张罚单。治理酒驾,说了多少年,效果甚微,一旦重罚即刻立竿见影。垃圾分类进展缓慢,见效不显,究其原因也是治理缺失力度,赏罚不明。当然,这得以政府应做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位为逻辑前提,否则政府执法也会没有底气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