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群发展需注重内涵修炼
时间:2010-08-05 10:12:1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朱晓萌 

中国社科院7月29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认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将会出现南中北与东中西交叉构成的“九州方圆”式城市区域经济格局。城市群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城市群发展需要有内涵

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1/4都在中国。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

“伴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是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城市群的研究、规划、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政府、产业、学术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然而,各界对于城市群的理解还不尽相同,有的还停留在形态上的概念,忽略了城市群的内涵,不利于城市群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重要转型。1980年,中国只有51个城市人口超过50万,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数量显著增加。从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共有185个中国城市跨过50万人口门槛。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又将有107个城市加入这一行列。

在以往的城市群发展中,各市竞相发展价高利大的加工工业到争相发展高技术产业、争相建立开发区等,这种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现象不断出现和加剧,各城市职能未能做到主动、有序分工,造成区内资源浪费严重。

同质化的产业结构使城市群区域内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处于非优化配置状态,难以形成区域比较优势,不利于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无法形成低投入高产出,容易造成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地区封锁现象,制约着城市群内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然而,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高度的城市化,而城市群经济正是竞争性产业和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和统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和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城市由小到大、由若干孤立的城市到城市群的过程。但是,事实也都证明了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内涵修炼的重要性。

有国内外专家预测,长江三角洲将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群,上海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集连绵,已成连片之势。这一地区通过整合,也将成为世界性城市群。另外,我国的京津唐、辽中南和四川盆地等地区也将发展成为世界性城市群的雏形。

城市群发展政府作为很重要

“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为很重要。一般在规划建设初期,政府还能起到宏观协调的作用,当城市群发展深入到合作的微观领域时,领导小组式的组织结构有时候就显得不规范,不能形成稳定的体制结构,对规划的具体实施就会协调不力。而且行政命令式的协调不利于城市群共同市场的形成,不利于资源要素的跨行政区流动,这源于政府管理体制。”孙久文说。

通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以“对策”化解政策。这样一来,严重削弱了上级政府的权威和能力,难以动员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有些地方市场观念不强,信息闭塞,上自政府官员、下至黎民百姓都表现出强烈的行政依赖性,这不能不说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最严重的弊端。有些地方政府在治理区域社会的过程中,一要等中央的政策,没有上级政策不敢自主行动,改革开放的行动迟缓;二要靠国家的帮助,靠国家在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自身开拓进取不足;三要向上级政府要专项经费支持,要扶贫资金,并且常常把能否向上级政府要到资金作为评价本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另外,城市群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协同化,区域内城市之间由于经济联系和交互作用出现了市场一体化倾向,使得各城市之间一体化程度较其他区域更明显。但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存在,特别是在转型阶段,不仅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而且存在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和市场双重主体,特别是以经济发展作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主要指标,使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类似锦标赛的竞争。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与产业联系所形成的区域一体化趋势相悖,行政力量或市场管制对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和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之间的利益协调。由此,利益协调机制和区域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成为制约城市之间市场一体化和功能一体化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完善的协调机制和区域治理结构尤为重要。

邻国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在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城市群经济的作用下发生的,因此城市群建设对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日本人口众多,2003年已达12708万人,然而其国土狭小,仅有37.8万平方公里,土地及各种资源高度短缺。日本城市化过程受到了其地理条件和资源状况的制约,出现了经济和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群现象,形成了以东京、大阪等为首位城市的大城市群。该地区人口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的48.6%,工业产值超过69%,而面积仅占10.4%,是典型的国民经济高度集聚区。同时,日本人口高度集聚的特征还表现在其城市化水平高达78%,其东海道大城市群与欧洲的巴黎-莱茵-鲁尔城市群、北美的“波士华”城市群等齐名。

日本的城市群建设与美国遵循市场机制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受专制文化的残留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影响,日本特别重视政府的参与。政府考虑到本国地理与资源条件制约,采取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模式,1962年起先后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提出一系列诸如“定居圈”、“广域生活圈”的构想,运用政府财政,

以公共选择理论为指导,调整区域发展政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进而重新进行工业布局,以新干线、高速公路及现代通讯网络将大型工业基地与大城市相连,最终形成了以城市群经济为主体的健全的城市网络体系。

乌托邦之城市梦

“田园城市”是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来的。他是现代城市规划之父。这一理论影响到当代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国30年城市规划快速发展,走了很多弯路,验证了霍华德的预见性。他提出的背景是城市化、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化后城市产生很多城市问题,如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犯罪率高等等。西方一些政府和学者以霍华德为代表提出城市要规划建设,城市规模要控制,不要太大,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要另外再去建一个城市。

他有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中心城市人口是5.8万,周边有五个3.2万人口的城市。在3.2万城市里面,3万人住市中心,2000人住市中心的周边,搞农业、果园。后来的“卫星城”理论,就是他的理论的发展。

这应该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乌托邦之城市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