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铁“禁止随地便溺”不可幽默化表达
时间:2014-05-08 20:25:25  来源:红网  作者:王勇强 

    公共场所“禁止随地便溺”用图标如何表示?近日,武汉地铁4号线站内的一栏宣传画给出答案:在小便男子旁,配了把大剪刀。随即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和吐槽。昨日,图标设计方表示,这只是一种幽默有趣的网络化表达,并无恶意。(5月6日中国网)

  地铁“禁止随地便溺”的宣传图标配上一把大剪刀,看起来诙谐幽默,并不至于像网友吐槽说的“低俗和恶趣”。但是,这样的图标适不适合采用“网络化和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却值得商讨。

  可以肯定,武汉地铁站内“禁止随地便溺”的宣传图标有其依据,按照《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禁止在车站、列车内随地便溺”。那么,违者是否真要像宣传画上那样用剪刀剪掉“违法工具”?这肯定是不会的。随地便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但即使违反了有关规定,也罪不至“剪掉”。《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有明文规定,随地便溺违者“处一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乘客大可放下宽心。

  不过,随地便溺即使不用担心被剪掉,是否就适合幽默有趣的网络化表达?笔者认为并不适合。地铁站内的宣传画不是挂在网络上,而是实实在在挂在地铁站的墙上,被无数乘车的旅客看到。网络不是现实,适合在网络上的不一定适用于现实环境。“禁止便溺,违者剪掉”的图标放在网上,我们大可一笑而过,而挂在地铁站内,却有可能造成一些误解。不明其中幽默的乘客可能会猜测:莫非武汉地铁已经加大了对随地便溺的处罚力度,由罚款改为“剪刀剪掉”了?

  再者,规定“禁止随地便溺”的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条例内的条款有着法律的严肃性,在执行上具有刚性约束力。与之对应的宣传图标,必须与管理条例“一脉相承”,保持相同的严谨和严肃性。“禁止随地便溺”的宣传图标,应力求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准确表述,方框内一个站着便溺的小人,配上一个“”,就很直观的表明了禁止便溺的规定。把“”换成一把剪刀,进行所谓的幽默化,既不严谨,也有失法律的严肃性。

  规章条例并非儿戏,地铁“禁止随地便溺”的规定需要每一位乘客的自觉遵守。把禁止便溺的宣传图标配上剪刀,看似小事,却将严肃的法律娱乐化,明显是不可取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