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善待农民工 在城市竞争中赢得未来
时间:2014-05-01 16:38:5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涨 

  “城市病并非来源于人口问题,也不是市场失灵所造成的,而主要是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不到位产生的。因此,政府应当适时转型,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者。”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来到广州,畅谈超大型城市的协调发展相关话题。

  他表示,广州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城市更加包容,可利用人口红利的时期也比其他超大型城市会更长,但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等挑战。

    记者:截至2013年底,广州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相加已超过1600万,位居超大城市行列。超大城市的城市病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单纯是因为城市规模大而造成的吗?

  蔡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超大城市,这些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防治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二是如何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潜力。但必须明确一个观念,聚集效应是城市化的经济学依据,城市大不是问题,而是天然的优势。

  城市病不是人口问题,比如纽约也是超大城市,人口众多但非常繁荣,纽约的城市病相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来说,反而并不很严重。另外,城市病也不是市场失灵造成的,更与人口来源无关。城市病的形成更大程度上是政府的问题,是因为产业发展不足、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不到位。

  政府面临着职能转变

  记者:目前,广州提出了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途径以破解城市病。怎样看待防治城市病,给政府治理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蔡昉:是的,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任务。具体而言,第一步就是政府要重新定位。过去地方政府主要追求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提高地方GDP,这样的城市定位未来仍然是需要的,但会有所弱化。过去因为我国跟外国存在技术差距,通过政府协调、招商引资有利于缩小差距,这时候政府的这种作用是积极的。但是未来中国发展程度更高了,技术差距小了,经济要再发展,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这也意味着有的企业要垮掉,这时候政府过多干预,想尽办法不让那些该淘汰的企业退出,保护功能过强反而打击了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因此,政府面临着职能转变的任务,应该成为一个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但过去,政府擅长的是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刚开始不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政府转型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之后,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但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到了这一阶段,政府职能必须顺应这一阶段的要求。

  广州要做好人力储备

  记者:最新数据表明,广州的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常住人口。与广州一样,国内还有很多大城市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外来人口。超大城市应怎样为外来人口服务?

  蔡昉:当前,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排斥外来人口的趋势,比如很多外来工没有户口,住房问题也很严峻。我认为,排斥外来人口短时间内对缓解城市病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总体来看,未来一定会影响这个城市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政府在调控人口时,既要看到外来人口带来的成本,也要看到外来人口带来的收益。我们应当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挖潜人口红利,总体来看收益是大于成本的。我们也建议中央政府尽快制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本分担机制,比如将农民工子女纳入义务教育,更多地可以靠中央政府买单。而地方政府也要认识到,今后受劳动力不足的制约,经济增长减速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没有开放包容的政策导向,一定会把劳动力资源拱手让给别的城市。

  在城市的竞争之中,谁能善待农民工,谁就能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好的人力资源。大学生重要,普通劳动者也重要。在对待外来人口的问题上,政府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记者:不久前,“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当“人口红利”逐渐淡出,中国经济驱动力如何挖潜?

  蔡昉:中国此前已经是世界生育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以15岁至59岁的适龄劳动人口来计算,目前已经走过“刘易斯转折点”和人口红利消失点。从2004年开始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这是从前没有过的。随后一直延续到2010年,这一年适龄劳动人口达到峰值,随后便逐年下降。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经济曾经最重要的驱动力,即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应对这种减速,就要从依靠人口红利,转而依靠改革红利来驱动经济增长。比如通过户籍改革提高劳动力供给和生产率,还可以通过改革提高学前教育入学率、小学至高中升学率等。

  此外,还应该继续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我们预测实施“单独二孩”后,我国的生育率将有一些提高,推进到“普遍二孩”还可进一步提高。但总体来说,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生育率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当然,生育政策调整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国家出台“单独二孩”政策,目的也是要过渡到“普遍二孩”,但应分步进行。我个人希望在短期内完成这一过渡。

  广州应探索教育新机制

  记者:同为超大城市,广州与北京、上海相比,有何独特的优势,又会遇到什么特别的挑战?

  蔡昉:我们常说“北上广”,但其实这三个城市的模式不太一样。广州的优势在于更加包容,有些城市的外来人口政策开始收紧了,广州没有这个迹象。另外,北京、上海的“未富先老”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广州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广州可以利用的人口红利能够延长一段时间,这一点非常有利,这也意味着未来广州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养老保险金缺口会来得相对晚一些。

  谈到广州面临的挑战,与北京、上海相比,珠三角地区更依靠制造业,这恰恰是中国比较优势丧失最快的一个产业。因此,广州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任务,新技能人才不足等现象也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广州应该探索一个能让劳动力提升自身素质的新机制。政府应该进一步思考办普通大学,让年轻一代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就业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学习欲望。这是需要广州去探索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