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都经济圈一体化需集群思维
时间:2014-04-23 22:31:20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振峰 

    专家透露,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初稿基本完成,但仍处深入研究提升阶段,待提交国务院审议,“规划”或在6月份出台。北京大学李国平建言:“廊坊做小中心城市是没问题的,可以考虑做京津之间的副中心城市”。(4月22日 中国经济周刊)

    “炙手可热”的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还没出来,各种所谓的“战略支点”层出不穷,继炒作保定“副都”之后,如今廊坊“副中心城市”又热了起来。当然,廊坊的“副中心”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北京日前不是已明确提出“将通州打造成城市副中心,以融入京津冀协调发展”, 通州是京津走廊的重要节点,毗邻的河北廊坊市和天津武清区发展定位的“想象力”不免就丰富起来。可不管怎么说,在国务院的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未正式出台之前,所有的“未靠谱”规划“猜想”,其目的只有这么两个,一是借助炒热“概念”,以达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二是希望借助“猜想”,企求影响“一体化发展规划”制定,期能占有先机获取长期利益。

    今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和主持座谈会时强调,京津冀发展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习近平要求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并指出京津冀要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习近平针对京津冀融合发展的提出“7点讲话要求”,无疑成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必然会在该规划中充分体现,并作出科学部署和可持续安排。假如都沉迷于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怎么做到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笔者认为,目前所谓的“副都”和“副中心”说法,既没有正确地理解习主席“7点讲话要求”精神精髓,也没有很好地理解制订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初衷,仅是一种概念炒作而已。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安排,是要解决协同发展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区域治理和可持续规划安排,把首都经济圈某一个点圈起来“浓墨重彩”,何来做好一体化和均衡发展?

    规划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本质上意在促进该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京津冀地区不光存在PM2.5、雾霾等环境污染及健康危害问题,还有相当突显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此外破解水资源、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制约要素问题,还有大城市、特大城市派生出来的城市灾害、安全弱化、就业等“城市病”治理,都是一体化《发展规划》所应综合考虑的地方。

    首都经济圈一体化不是简单搞什么“中心”,而是需要集群、集约发展。

    从长远来看,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应该是往一种集群、集约的形态方向发展。所谓集群式发展,就是说首都经济圈不能仅是多一个或二个副中心,而应是把规划视角拓展至京津冀整个区域层面。要集群式地发展城市群,形成布局合理、产业对接协作联动、资源配置优化、照顾环境生态的城市带。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需要集约式发展,我们要考虑区域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均衡化,要考虑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可承载能力,更要考虑京津冀地区整体的城市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总之,首都经济圈一体化是个系统协调工程,是为了全区域更和谐、更美好发展,假如像过去那样圈个圈、简单的膨胀式发展,那岂不违背一体化发展初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