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冀一体化应着眼环渤海
时间:2014-04-22 19:56:28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陈宝存 

  有报道称,日前国家发改委初步提出将德州列为京津冀一体化城市,与首都经济圈共谋合作发展。此次规划纳入的还有山西大同和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等3个城市。实际上,最早的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是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共五省(区)二市。所以有观点认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提升与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是北方区域发展提速的必然保障。

  环渤海地区,包括整个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是落后的,即使是山东、辽宁与河北,总量虽然不小,比如2013年,山东GDP总量全国排名第三(50013亿),河北第六(26575亿),辽宁第七(24801亿),但是作为人口大省的上述三个省份,人均下来只分别为第十、第十六、第七位。

  环渤海地区最大的问题还是产业模式问题。河北经济最强的唐山,是钢铁建材与能源重化工基地。内蒙古的经济水平高,但也是依靠煤炭资源。而山西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煤炭等资源优势。辽宁更多的是老制造业国企。山东最著名的产业,第一为果蔬种植,第二是家电行业。而家电行业的产能受到需求压制,利润越来越少。上述地区的发展并不可持续,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实上,我国的第二产业虽然经济占比很高,但由于核心技术缺乏,代工厂模式短期内很难改变。而正是由于产业的落户,传统的能源、重化工、钢铁、建材行业的发展成为京津周边地区的主流。最近几年为人所重视的雾霾使得京津冀一体化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首钢搬迁到唐山曹妃甸,是京津冀地区最早的产业下移。但目前看,所谓的循环经济发展,在曹妃甸并不突出,曹妃甸也没有因为首钢的搬迁而崛起。

  我们知道的是,低碳与高科技产业不彰,恰恰是环渤海与京津冀地区的短板。而核心技术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在国内教育和科研最发达的城市中,京津无疑是有位置的,而北京作为祖国首都,国家级的研究机构是首屈一指。这些优势恰恰是京津辐射河北,以及河北周边的环渤海地区的重要资源。以科技推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以京津两大直辖市为龙头,形成环渤海地区高科技低碳产业优势,产业链培育虽然需要很久,但这是最好的出路。

  对此,先期推动的必将是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行政壁垒以及京津对河北的虹吸应尽早结束。当然,河北自身强大更是重中之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