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房养老”要有公益性方能走得更好
时间:2014-03-23 16:34:03  来源:齐鲁网  作者:堂吉伟德 

  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房养老“”的试点方案由保监会牵头,会同民政部等部门,出台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以房养老”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是一种自愿的,自主选择的行为。近日,保监会已向各家人身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拟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率先开展试点。(3月22日《新京报》)

  “以房养老”在国外并不新鲜,在国内却刚刚起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房养老”似乎还无法引起国人的兴趣。一项调查显示,多达87.6%的受访者感觉,以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以房养老”并不可行。其间除了受房产产权,家庭伦理,评估体系和抵押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让房产所有者无法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红利。

  “以房养老”政策的初衷,还在于通的反向抵押的方式,将房产变现为养老金,从而让养老的质量得到保障。问题在于,在老人和相关机构的博弈中,后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比如2011年,上海闵行区年近九旬的老太林之云在养老机构的安排下,将55.7平方米的房产仅以55万元的低价转让给老年公寓“以房养老”,事后生悔而诉至法庭。法院审理后确认此合约系重大失误和显失公平,判决双方签订的《“以房养老”协议书》及《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予以撤销,老年公寓协助将房产恢复登记至林老太名下。

  相信这样的例子还会有很多,一方面由于救济渠道过窄,使老人无法获得应有的法律援助;另一方面,没有独立而完善的房屋评估体系,没有金融机构的让利行为,那么利益的天平就可能严重失衡,老人的利益无法获得最大化保障。若是不能保证老人们“不吃大亏”,那么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设计,让“以房养老”体现出更多的公益性,如此才可能打消公众疑虑,从而激活参与意愿。

  国外“以房养老”的优势在于,房产价值评估和保险金融体系相对健全,排除了人们对风险的担忧,同时房产不是支柱产生,孩子对老人房产的依赖性不强。故而,要打破“以房养老”的思想和利益困局,除了“以房养老”本身的制度设计之外,还需要在建设保障房,降低房价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让老人可以真正支配房产,而不是非得不给的遗产。否则,有意愿实施者也仅是少数人。

  虽然“以房养老”的制度安排,仅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选项,并不具有强制性。但从制度本意来说,参与者越多才更具政策善意。时下试点已经开始,配套措施的安排要体现出应有的诚意,真正从公众的需求和立场出发,顾及其基本关切和利益考量,在房产评估上做到客观公正,并有一定的延续和灵活性,最大化保障房产所有者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同时,政府的法律机构或者公证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替老人们处理相关程序细节。只有把服务做好做细,以最大的公益性才能获得信任的回馈。

  “以房养老”由银行来做还是由保险公司来做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其政策的初衷是具有民生性,因而相应的主要和配套措施,都必须围绕着公益来转。当一项政策真正为公众利益着想,并将其作为落脚点之后,其才会走得更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