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批能够影响和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项目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大支撑之一。
曹妃甸,就是这样一个以全新的产业结构、全新的增长方式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高起点规划产业、高起点设置项目,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一流、经济效益一流、生态环境一流”,曹妃甸将成为河北经济崛起的强力支撑。
几大产业与一个制高点。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三大优势构筑河北经济新的增长极
2005年2月25日,伴着雪花飞舞,我们一路颠簸,来到曹妃甸,一下车便被眼前的壮观场面所吸引:十几根“擎天柱”互相交错屹立在海上,几十架数米高的巨型强夯机在近2平方公里的陆地上排兵布阵……工作人员说,未来的大产业需要现在的“大”奠基。
提起曹妃甸,就一定要提到深水码头、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电力生产。按照规划,曹妃甸以建设大型深水码头为契机,将着力打造以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电力生产为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园区。在我省“一线两厢”战略中,它将成为“一线”经济隆起带中的制高点,成为环渤海乃至我国北方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深水码头、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的协调布局,将形成最佳资源配置模式和核心竞争优势,拉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大码头“大进大出”的资源配置方式构成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与此同时,资源和能源短缺的“刚性约束”,迫使我们转变思路,探寻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至30万吨级矿石码头、石油码头应运而生,曹妃甸将成为渤海湾中“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供应基地,投资者形容这里是“矿山”脚下、“油田”之畔、正在崛起的战略高地。
立足于资源优势与港口优势,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始从酝酿走向现实。
———唐钢联合首钢共建曹妃甸大钢,以实现工艺技术一流、品种质量一流、经济效益一流和生态环境一流为目标,带动全省钢铁产品、产业结构实现根本转变;
———我省将与中石化、中石油合作,在曹妃甸建设大型进口原油接卸码头及石化基地等项目,一个由大港口带动大石化、大基地、大企业发展的河北石化产业新格局呼之欲出;
———唐山市与香港华润公司将在曹妃甸建设480万千瓦大型发电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
……
钢铁被誉为现代工业社会的骨骼,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电力则是工业生产的动力源泉,曹妃甸正在迅速汇集支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强势资源,强势产业。
一个项目与一条主线。汇聚大项目,打造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中流砥柱
“这个美好的未来让我想都不敢想,消息传来我们振奋不已。”唐钢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老职工告诉我们。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
这意味着唐钢与首钢在曹妃甸共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获得批准。
这意味着唐钢、首钢联手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行列挺进迈出了第一步!到2010年之后,年产800万吨钢材全部是高附加值精品!每年铁矿石运输成本至少比现在节约4亿元!
首钢搬迁是一次适彼乐土的涅槃,但是涅槃的主角不仅仅是首钢,还有唐钢,更有我省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上下求索的诸多企业、产业和地区。有了这个项目,我省距离实现由钢铁大省跨入钢铁强省的梦想更近了;有了这个项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又多了一个中流砥柱;有了这个项目,我省全面实现翻两番、三步走战略目标又多了一个强劲引擎。
2004年,我省钢铁产业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钢产量突破5400万吨,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中,一部分生产能力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一些大中型企业也一度经风历雨。我省虽为全国第一钢铁大省,却没一个拥有大规模强势产品的钢铁企业,缺乏一个可以带动整个产业优化升级的龙头。
钢铁产业是我省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我省传统工业的典型代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对我省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正当我们艰辛探索的时候,曹妃甸大钢横空出世了。
曹妃甸大钢投产后,将是我省第一家依港而建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它屹立于滩涂之上,凭海临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但具有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的绝对优势,而且将成为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精品钢材基地,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生产世界一流的精品钢材。届时,无论是生产模式,还是技术装备,它都将跻身于世界一流钢铁行列。
为了迎接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唐山决定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压缩小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从今年开始,每年淘汰10家小企业,到2007年,压缩产能730万吨。
以曹妃甸大钢建设为契机,我省传统产业也迎来了优化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存量调强,增量调优,曹妃甸项目为我省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钢铁产业,还有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都将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构成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中流砥柱。
一条生产链与一个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增长方式脱胎换骨
曹妃甸虽然是一个重化工基地,但她的未来面貌却不是传统重工业的黑色,而是大海一般的蔚蓝色。
首钢搬迁决不是污染源的搬迁,而是生产能力的转移和全新的工业布局!业内人士每每必强调这一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污染源在北京的消失,而且将是一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生态钢铁将在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中脱颖而出。
未来的曹妃甸大钢将在产业链条中实现无污染、零排放。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薛渤珣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中学课堂,重温着各种化学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进口铁矿石将通过传输带直接送进高炉,高炉释放的低热值废气送至焦化厂用于焦炭生产,由此置换出的高热值煤气再送回铁厂用于原料烧结和轧钢;钢铁厂工业余热回收后由煤化工企业和城市生活再利用;工业废渣将用于生产高级建筑材料,工业废水精深加工和重复使用后,将用于拌和原料,经处理最终消除污染。此外,利用海水发电的冷却余热将用于发展海洋牧场,发电中海水淡化的浓缩卤水将用于氯碱工业……
曹妃甸将象牙塔中的能量守恒贯彻到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以现代科技所能达到的极限避免浪费与污染。按照这一能源转换思路,还将形成煤化工、盐化工、水泥工业以及海水养殖等相关产业。
与产业链无关的项目不要来,不能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项目不要来!这将是一个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布局的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我们破解能源紧缺的希望。目前,我省地下水缺水率达40%,中东部缺水率高达47%;人均煤炭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1.08%;铁矿石储备严重不足……我省又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省,传统工业多以资源的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现象普遍存在。利用现代科技,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正在此时,我们迎来了曹妃甸。
以全新的理念规划产业、设置项目,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维循环生产,曹妃甸将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崭新的范本。本报记者郭猛吴艳荣 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