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唐山:面朝大海,能否春暖花开?
时间:2010-07-22 16:48:21 

464d95a0ee3b268e54632085a3923a86.jpg

曹妃甸的吹沙造地堪称曹妃甸建设的奇迹

风,从东边吹来,带着咸味……

一辆丰田越野车,疾驰在尚未竣工的道路上,颠簸中不断激起阵阵的尘土。这条路,叫滨海大道,一直延伸至远方,隐入天海茫茫。

道路的另一边,到处是大型的工程机械,吊车、卡车们,来来回回,川流不息,间或以一声鸣笛划破海的静寂。

“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几个月之前还是一片海。”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随后,她指了指身后那片忙碌的工地说,十年之后,这里将是矗立起一座拥有100万人口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的新城。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所谓新城,不过是一片黄色的盐碱地,期间大型挖掘机隐约可见。

可是,没有人会嘲笑她的狂妄。因为这里是曹妃甸,几年前,这里不过是洪荒的万年海浪淘洗沉睡下的小沙岛而已,如今,已有25万吨级的码头、年产500万吨的钢厂、连片的住宅区……每天的投资额超过4个亿。

按照已经被执行的规划,这里将来要成为唐山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级,环渤海的一个经济亮点,国家级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离开这里,向西北行不过80公里,就到了唐山——曹妃甸的母城。这是一座历史上因煤而立,因钢而兴的工业重镇。

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将这里赐名唐山;100多年前,安徽人李鸿章在这里督办洋务,创立开平煤矿;34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使这里成为20余万生命陨落之地。

今天,它正在缓慢转身,面朝大海,试着通过触摸“蓝色”与“绿色”的梦,来重新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类似的转身,英国的曼彻斯特有过,法国的里昂有过,德国的法兰克福有过,美国的芝加哥也有过。

1. 唐山向海

唐山过去叫“有海无港”,没人把它当一个沿海城市看。唐山举全市之力,来打造曹妃甸和京唐港两大港区,目的就是为了给城市的转型提供一个载体。

“唐钢搬迁也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拟定搬到京唐港。这是件好事,搬迁之后整个老城区的东部就能盘活了。”唐山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林澎对本报记者说。

林澎所说的“唐钢”,是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建于1943年的企业是中国转炉炼钢的发祥地,在唐山这座工业城市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钢这样一家巨无霸企业的搬迁,不过是近年唐山主城区众多企业“东南飞”奏鸣曲中的一段旋律而已。

早在2008年初,唐山提出建设“四点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概念。所谓“四点一带”具体是指,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四个产业集聚点串联起来,以曹妃甸为龙头贯通“四点”。据此,一个行政区划面积达5590多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沿海经济隆起带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蓝图之一。

这条隆起带,被视作是唐山“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动脉,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的主动轴,实现沿海与腹地一体化发展的主动力”。

包括唐钢在内的众多大企业,弃唐山老城区而奔赴沿海新区,正是在这一个思路下所作的抉择。

向东南沿海方向布局,已成为新唐山的城市发展战略。这样的转变,对于一座向来以“内陆资源型城市”自居的工业重镇而言,不可谓不大。

唐山过去叫‘有海无港’,没人把它当一个沿海城市看。可资佐证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确定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这些城市都是所谓的“较大的城市”,但是同为“较大的市”的唐山却榜上无名。

“唐山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向一座沿海开放型城市转变。”唐山市副市长黄惠康说。为此,唐山举全市之力,来打造曹妃甸和京唐港两大港区,目的就是为了给城市的转型提供一个载体。

按照唐山市所作的《唐山港总体规划》,在曹妃甸港区60多公里的可利用岸线上,将规划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6个;10-15万吨级泊位50个;5-8万吨级泊位200个。

码头类型主要为矿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集装箱、散杂货等,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以一个5亿吨大港为依托,面向大海,把海洋的文章做大,以海洋为依托,港口、港产、港城三位一体联动,打造一座国际的滨海城市,发展一个以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为核心的一个临港产业,以此实现唐山人新时期的蓝色梦想。”黄惠康说。

2. 双核发展战略

未来要打造的新唐山,老城区与“四点一带”作为城市的两极,要区别发展:老城区要走改造升级之路,新城区就要走面向大海、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发展道路。

唐山发展重心向沿海地区倾斜的背后,亦有执政者致力于发展临港工业的经济转型意图。

道理并不复杂。现在全球的产业发展格局,使得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很难离开国际市场。重化工业的发展,更是仰仗着从国际市场进口低价的原材料,然后就近生产消耗;装备制造业也必须瞄准国外市场,才能存活。此时,把产业布局在沿海地区、布局在港口周围,靠近进口与出口两个市场,无疑是明智之举。

“我们下决心把产业布局向沿海推进,以此聚集效应促进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主次分明、各具特色的沿海经济为龙头的发展格局。”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赵勇表示。

目前,唐山的“四点一带”地区,已经成为开发建设的热土。据唐山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在这一区域内,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一步工程正式投产,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华电临港重工装备制造等76个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仅在去年一年,“四点一带”区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新增投资就分别占到唐山全市的30%、28%和63%,对唐山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其中曹妃甸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千亿,已成为唐山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而在今年,“四点一带”地区预计还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其中,曹妃甸计划投资1500亿元,分别增长45%和50%。

按照唐山市的规划,未来要打造的新唐山,老城区与“四点一带”作为城市的两极,要区别发展:老城区要走改造升级之路,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符合城市中心特性的新兴产业;而新城区“四点一带”就要走面向大海、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开放性经济发展道路,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土地集约和创新驱动这样新的发展模式。

为了进一步凸显“走向海洋”的发展理念,唐山甚至效仿日本的“东京湾”,提出了“唐山湾”的概念。

所谓“唐山湾”,是指指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区域,于唐山沿海区域近2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的一个弧形断面。这一区域,区位优势独特,背靠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有曹妃甸和京唐港两大港区,有深达36米的天然港址,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

赵勇坦承,之所以要提出“唐山湾”的概念,有“两重用意”:其一是用唐山湾来与日本东京湾对比,激励出唐山人赶超世界的复兴梦;其二是帮助认识唐山湾的整体概念,把唐山沿海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规划开发,依托港口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生态环保新城,从而实现在沿海区域再造一个新唐山的飞跃。

“这里面其实是有内在逻辑的,纵观全球,哪一个国际大城市不是以港而建、以港而兴的?没有好的港口,内陆城市绝对成不了国际大城市。”黄惠康称。

3. 新城曹妃甸

“该地为直隶湾最近深水之一点,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称。

出唐山主城,东南行,80公里,至曹妃甸。

这里原本是一座带状沙岛,涨潮时面积不过仅4平方公里,为古滦河冲击而成。如今,在吹沙而成的陆地上,一座新城的格局隐然若现。

站在铁矿石码头的栈道上远眺,海天一线处,几艘铁矿石船在列队进港。25万吨级的铁矿石码头上,有大抓斗正在从泊位静卧的万吨巨轮上装卸铁矿石,一抓就是50吨。

这些含铁量达高达60-70%的锗红色铁矿石,由码头履带运输,被直接送到不远处的堆厂。铁矿石堆厂的不远处,就是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的厂房,这是个年产精品钢铁近500万吨的“庞然大物”,两个5000立方的高炉已经点火开工。

铁矿石码头旁,还有一处中石化的LNG码头。码头上有一条管道直插入海,身后是八个巨大的乳白色储气罐一字排开,每个都能装下10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

曹妃甸工业区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曹妃甸这片土地上,充斥着大尺度的工业建设图景,日常都市生活中的参照系往往在此失去了效应。很多来到人都用同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震撼”。

当听到记者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到曹妃甸的观感时,唐文弘笑了。唐现在的职务是唐山市副市长,来唐山挂职之前,他的身份是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他告诉记者,“曹妃甸这个地方是男人的舞台,是男人的战场”。

唐文弘身处的这个“战场”曹妃甸新区——范围包括了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及建设中的曹妃甸生态城。陆域总面积达到1792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1470平方公里。

2008年初,《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这是国家第一个为地方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依照《规划》,曹妃甸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在唐山这个增长极里头,它的龙头和核心一定是曹妃甸。”唐文弘说。

而在唐山市政协副主席(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薛渤珣眼中,曹妃甸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港口优势。据薛介绍,曹妃甸是整个渤海湾的最深处,也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而且,拜上天所赐,曹妃甸前的浅海地带,有一道36米深的大深槽,一遇涨潮,海水就从黄海涌入渤海湾,到曹妃甸而分流。

这么好的地理位置,甚至连孙中山先生,也曾被吸引来考察建港一事。

1912年,孙中山到唐山考察工业、交通。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直隶湾(渤海湾)建筑“北方大港”:

“兹所计划之港,在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该地为直隶湾最近深水之一点,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路”。

4. 每天投入四个亿

曹妃甸现在每天投资超过4个亿,已累计投入4500多亿,整个未来十年,曹妃甸的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

不过,无论是要打造一个“北方大港”,还是新建一座“滨海新城”,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投入是不可或缺的。

唐山市政府相关人士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曹妃甸现在每天投资超过4个亿,已累计投入4500多亿,今年有望再投1500亿,而整个未来十年,曹妃甸的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包括土地的征用、水电管网的铺设、路桥交通体系的建设等。“这方面的开销,去年一年政府就投入200亿左右,估计最后怎么也要五六百亿。”

而去年曹妃甸新区的财政收入,不过12亿,主要来自建设税方面,在产值税方面则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帐。

与此同时,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亦有所改变,紧缩银根,清查地方融资平台,在投资方面,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在信贷方面,加强对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的控制。

显然,如何能够募集到千亿规模的开发建设资金,这个问题就摆在了唐山决策者的面前。而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曹妃甸,则被视作是缓解政府开发资金短缺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工程建设之初,唐山市方面就与其协商,由首钢自行承担厂区内道路的修建工程。此外,曹妃甸港修建的铁矿石码头,就是由首钢联合唐钢、秦皇岛港务局、河北建设投资公司以及唐山港口投资公司5家,共同投资40亿元建设的,唐山市政府在其中仅参股10%。

“企业自己愿意来做这个,帮你来搞基础设施建设,恰恰是对你今后发展预期的认可。”唐文弘表示。

“企业敢不敢投在于他对你做的事情能否成功的预期,”唐文弘表示,“现在,曹妃甸能给投资者以很好的预期。”

5. 新唐山设问

“唐山走的是一条从‘以煤立市’、‘以钢强市’到‘以港兴市’这么一个轨迹。”这也代表了唐山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滦州西偏南110里、丰润县南偏东50里处,开平镇上一个叫桥头屯的小山村,当年开平矿务局唐山矿1号竖井就建在这里,亦成为近代唐山这座工业城市的发祥之地。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九月,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矿产,且质地优良,李遂于次年八月派唐筹办,并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招商集股。

光绪四年(1878)六月二十五日,在直隶(今河北)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即日后“开滦煤矿”的前身),光绪七年(1881)正式投产。

从这一刻开始,钢铁和煤炭是唐山这个城市永远抹不去的底色。

而对每一座城市来讲,每个时期都有一把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理解这座城市的大门。唐山的钥匙,初而为煤,继而为钢,如今为港。

“唐山走的是一条从‘以煤立市’、‘以钢强市’到‘以港兴市’这么一个轨迹。”唐山市副市长黄惠康说,“这三句话实际上也代表了唐山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而从“今天”到“未来”,唐山需要跨越三重门,才能实现“绿色之梦”与“蓝色之梦”。

这三重门,分别是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变,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由内陆型城市向滨海宜居城市的转变。

这样的跨越,于征程之中,或将冒出许多问题,来羁绊前行者的双脚:

比如,如何确保曹妃甸新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避免老城因产业转移而产生空心化问题?

比如,如何能够将蕴藏于本地煤老板、钢老板之中的雄厚的民间资本调动起来,通过政策引导,使之能够为唐山的产业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比如,如何能够提高政府的土地运作效率,尝试为土地资本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结合搭建一个平台?在顺利完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之前保证资金链的完美运转?

比如,如何获得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使唐山在京津冀合作框架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类似的问题,可能还有很多。而答案,都不可能回到昨天去寻找。

“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不搞科学发展同样是死路一条;单纯依赖资源可能获得一时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如是说。

一位熟悉唐山历史的老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唐山这座城市并没有完整的城廓和城门,而是一直以开平矿务局等一些近代企业为中心点逐步向外扩展。正是由于近代工业影响和刺激,才成为重镇中的后起之秀。

如今,新的挑战与刺激,又摆在了唐山人的面前。这一次,这个没有“城廓和城门”的城市选择了从平原、山谷走向大海。

面朝大海,能否春暖花开?这成了对新唐山的一个设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