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曹妃甸临港产业园助推唐山湾经济腾飞
时间:2010-07-22 15:23:39 

ad6c14a5ce5bccac54ac4ee263b1d3ae.jpg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规划建设“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是唐山市委、市政府顺应生产力向沿海布局和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承载着新唐山依托大港、走向海洋、跨越发展的蓝色梦想。

  从世界上看,发展临港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港口成为世界范围内吸纳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平台。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20%的经济总量都集聚在离海、江、河岸线100公里以内的地区,以东京湾为例,东京湾靠近东京、横滨两个大城市,海岸线长330公里,拥有东京港和横滨港两大港口,吞吐量达5.8亿吨,临港产业增加值占日本的40%以上,GDP总量占日本的26%。我国更是将近一半的GDP产生在距离沿海200公里以内的62个地级市,在这不到30%的陆域面积,吸引了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了90%以上的出口产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依托港口做大做强沿海经济进而带动腹地发展,是低成本配置资源、交换产品、融入世界经济的最佳途径,也是顺应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战略抉择。

  环渤海地区(或称“渤三角”)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唐山市地处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正面临着直接受益、借力提升、后来居上的历史机遇。本世纪以来,随着市委、市政府“蓝色思维”的日臻完善,曹妃甸的开发建设,使唐山经济发展走上了向沿海推进的新阶段,这座百年重工业城市,正在谋求城市和产业转型,倾力打造以“四点一带”为标志的唐山湾蓝色临海经济,致力于将与东京湾在区域位置、岸线、港口数量、吞吐量、产业等五方面及其相似的唐山湾“四点一带”打造成中国的东京湾。开发建设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园区将充分发挥曹妃甸新区临港资源、政策资源、基础设施完善等诸多优势,依托曹妃甸天然良港资源,充分利用曹妃甸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各县(市)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带动唐山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借助“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为10个县(市)区在唐山湾各布局一个“飞地”临港产业园,并把它作为唐山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助推器。

  “飞地”政策将有效地破解县(市)区开发建设的土地瓶颈。近年来,国家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2010年,唐山市土地需求22.5万亩,其中农用地14万亩,未利用地8.5万亩,项目建设用地异常紧张,土地制约已成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座落在南堡浩瀚的盐滩,属于建设用地,不受用地指标的限制,每个县(市)区在这里都拥有10平方公里左右的永久“飞地”,这将会有效地破解制约县(市)区发展的土地瓶颈。各县(市)区临港产业园的土地收入及创造的增加值、财税收入和投入等全部归属相关县(市)区,从而将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飞地”政策打破了县(市)区的观念和体制障碍,实现了县区之间开发建设的合作共赢。实施“飞地”战略,促进了“飞入地”和“飞出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相关县牗市牘区地理位置上的缺憾,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短缺的问题得以缓解,与曹妃甸新区形成优势互补。资源的优化配置代表了一个“共赢”模式,摒弃过去县(市)区之间“只竞争,不合作”的自我封闭、狭隘保守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走到合作上来,实现双赢。县(市)区临港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谋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形成沿海与内陆一体化的开发建设格局,必将为我市内陆县(市)区破除观念与体制障碍、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保障平台。

  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为唐山各内陆县(市)区提供了出海口,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扩展到唐山湾这个拥有钻石级良港和广袤建设用地的“黄金宝地”。

  “出海口”为各县(市)区打通了迈向世界的壁垒,搭建了与海洋对话的平台。唐山市20个行政区域内,有一半处在内陆地区,尽管迁安、遵化等10县(市)区距离唐山湾很近,但是作为我市内陆县(市)区,过去沿海的各种开发建设他们却无从参与。而通过按照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总体规划,每个县(市)区在曹妃甸新区都将拥有出海口,同时也就拥有了一个发展临港产业的基地和一块直接与海洋对话的平台。有了这段出海口,可以让矿产资源丰富的内陆县(市)区,一下子由内陆地区变成了临港地区,借助曹妃甸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大口岸的优势,利用能源材料的大进大出和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和聚集,通过渤海湾打通唐山市腹地产品的出口渠道,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障碍牞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唐山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出海口”带动了县(市)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唐山湾可以充分发挥其对内陆各县(市)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内陆各县(市)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牞实现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向临港物流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蓝色经济”产业转变,加快我市内陆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牞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状。

  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将发展成为唐山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成为唐山各县(市)区临港经济发展的大平台,融入全球、示范全国的县(市)区经济合作区,成为展现科学发展模式的重要窗口。

  在这里,将形成总面积20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临港工业基地。到2030年,唐山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规划将县(市)区临港产业园及其发展备用地,与唐海临港产业园、南堡转型产业园及滦南嘴东工业区的建设用地连为一体,形成曹妃甸工业区北侧的临港产业集群,成为曹妃甸新区的又一个产业核心,即凸显渤海湿地风韵的生态工业岛、唐山县(市)区对外开放门户、唐山县(市)区临港产业承接基地、国家县(市)区经济合作示范区,最终形成国内一流的临港产业园。

  在这里,将构筑唐山县(市)区临港经济发展大平台。唐山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将依托港口资源,整合各县市区现有特色产业,借助曹妃甸新区在科学发展、产业聚集、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适应国内南资北移、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不断提高承接承载能力,发展临港综合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产业、临港物流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谋划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医药等具有高新技术水准的海洋产业,构筑唐山县(市)区临港经济发展大平台。在这里,将打造融入全球、示范全国的县(市)区经济合作区。按照总体规划,临港人将在这里建设千亿产业园,培育新型工业化,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产品出口率超过四分之一。建设人本产业园,促进城乡等值化,年接纳县(市)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超1万人,拉动县(市)区贫困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超100亿元。建设生态产业园,保障发展永续化,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达到国内一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达到国内一流,绿色管理目标达到国内一流。

  (作者系曹妃甸新区党政办公室主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