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西宁荣获中国最幸福城市
时间:2014-03-10 12:39:12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作者:一处 

    人民网西宁3月10日电(通讯员 一处)3月4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发布2013-2014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西宁、太原、南京、呼和浩特、杭州、拉萨、海口、合肥、长沙十个省会城市,天津、重庆、安徽亳州、湖南永州、江西宜春、安徽滁州、四川绵阳、江西上饶、河北秦皇岛、安徽黄山、浙江湖州十个城市获得“中国最幸福城市”殊荣。

    活动邀请普通市民为所在城市市长颁奖。西宁市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西宁市东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风莲作为颁奖人向王予波市长颁发了“中国最幸福城市”奖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城北区从事清淘工作20多年的赵红霞参加相关颁奖活动。王予波现场发表感言称:建设幸福城市是西宁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共同追求;荣誉属于我们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劳动者、建设者、关心者、支持者;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我们永远行进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要更加艰苦奋斗,以更多的辛苦指数不断换取人民群众更多的幸福指数。

    随后,王予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幸福城市”对话节目,专家和现场百姓就有关中国城市民生问题与西宁、长沙、呼和浩特等6个城市的市长进行了互动问答。

    据了解, 西宁市2010年在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 的总体目标,并赋予它具体内涵。2011年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进一步确定了“把西宁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奋斗目标。

    几年来,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幸福之城、生活之城的总体目标,始终把全力以赴促发展、千方百计保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迈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崭新步伐。在西宁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中,有两个80%,一个就是把80%的精力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提高对市民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上,第二个新增财力80%以上投入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每年坚持为市民办事实。无论是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还是医疗体系建设;无论是社会社区服务水平的建设,还是养老、新农村建设;无论是农村的危旧房改造、整村推进,还是生活环境建设等等,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特别是在2013年,西宁市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目标,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再次谱写了建设人民满意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新篇章。

    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产业、企业、就业工作,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1亿元,分别增长14%、32%和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750元和9010元,增长12%和15.5%;全年新增就业31486人,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居于前列。

    美丽西宁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 “国家生态文明发展先行区”建设,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宁的突破口,投入资金达21.4亿元,实施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建筑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煤锅炉等29项专项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0%以上,在全国74个大中城市排名位居中上游。扎实推进“清水入城”工程,实施36个污染减排项目,关闭了湟水河及其一级支流614个排污口和211处非法采洗砂场。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投入2.96亿元完成林业生态工程3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6%;加快城市出口道路绿化美化,城区新增园林绿地7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大南山绿色屏障工程荣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西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典型示范!

    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新改善。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价问题列为政府优先工作目标,从生产、流通、市场监管、困难群众补助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在加快建设市级基地同时,与四川彭州建立了稳定的蔬菜供销机制,在四川德阳建设蔬菜专供基地5000亩;建设平价商店50个,向市场投放平价粮油、蔬菜、肉等97500余吨;加大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为17.1万名生活困难群众累计发放物价补贴5023万元,最大限度减轻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新建过街天桥5座、停车场1个,5座跨河人行桥建成投运,更新超期服役公交车622辆,西宁被列入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保障水平,投入22.7亿元,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70元;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35757套,17865户农村群众享受奖励性建房补贴和危房改造补助;“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使8.6万群众受益,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地搬迁项目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1万人。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民生投入,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167亿元,占比80%以上,较上年多17.6亿元。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科教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6项科技成果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连续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阳光招生”,完善“1+9+3”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预算支出达30.8亿元;实施教育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农村初中校舍、学前教育等项目,学有所教水平有了新提升。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实施3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建34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99个老旧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更加重视食品、生产、交通、校园等领域的安全检查,率先出台家庭式餐馆管理办法,做到安全生产管理“全覆盖”,安全隐患整改“零容忍”。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迈出新步伐。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改善城市面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火车站站场及周边综合改造、中心广场北扩等多个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征地拆迁任务,促进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异地安置拆迁北山危岩体辖区5万多名群众和苦水沟危险地段400余户居民,根除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现象和地质灾害隐患;平稳推进沈家寨、杨家寨、北川河等片区征地拆迁,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大拆迁中民生在大改善、城市在大变化。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达1784万平方米,比“十一五”超出150余万平方米,一批功能完善、美丽大气的现代化小区相继建成,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实施各类建设项目65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项目59个;基础设施投资达143亿元,超过前2年的总和。

    体制机制建设有了新进展。始终把改革作为动力之源,加快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社区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整合资源,社区在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农民达29.3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68.2%。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基本药物覆盖率、零差率均保持在100%,有效减轻了广大市民的负担。全力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办年度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排名和位次有了新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再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确定了“两年强基础、四年见成效、六年创先进”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目标,各方面力量得到有效凝聚。

    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西宁市民来自五湖四海,正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立“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理念,找到了激发广大市民积极性、创造性的“共振点”。 生活之城、幸福之城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最终的评判者,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220多万人民群众。建设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不断拓展、深化、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满意程度的同步提升。西宁荣获中国最幸福城市充分说明,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全市各族人民对建设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奋斗目标是支持的满意的,建设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真正让老百姓在变化中感受到“生活之城幸福之城”是名副其实。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年度经济调查活动,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民生调查和媒体调查。调查问卷融入国际先进理念,兼顾了调查地区的广泛性和人群的多样性。调查内容包括全年经济印象、百姓收入支出、投资理财、市场热点、民生焦点、百姓幸福感等。调查活动通过中国邮政网络,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区和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的10万个中国家庭发放,最终由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分析,形成媒体视角的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报告,感知并传递中国百姓的真实心声,寻找中国最幸福的城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