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十二五”规划要减10% 氮氧化物减排为何滞后
时间:2014-03-01 13:10:07  来源:人民日报 

  “从这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三年来均削减了7%以上,这三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时间进度基本上是匹配的。但是氮氧化物三年下来大体上仅削减了任务量的20%左右,应该说,这个进度对2014年、2015年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2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回答记者提问时披露的这些数字,引起人们关注。

  氮氧化物减排为何严重滞后,“十二五”的刚性目标能够完成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为啥要减排氮氧化物?

  酸雨、灰霾、光化学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背后,都有它的身影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项约束性减排指标是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减排指标变为四项,增加了氮氧化物和氨氮。在全社会高度关注大气污染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却不太了解氮氧化物这一大气污染物来自哪里,有何危害。

  “可以说,氮氧化物是涉及环境问题最多的污染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告诉记者,首先,氮氧化物包括工业直接排放的一氧化氮,它进而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本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其次,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硝酸根,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氮氧化物本身含氮离子,通过沉降等作用成为水体营养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之一;氮氧化物在大气中是PM2.5的前体物和臭氧的前体物,不仅是霾的成因之一,也会诱发光化学污染。

  有人认为,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可收到“一石五鸟”的效果——有益于生态系统,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减少臭氧生成、减少颗粒物灰霾、减少氮氧化物本身的污染。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酸雨主要成分之一的二氧化硫实施约束性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却在节节攀升。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报告,2007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797.7万吨。据测算,2011年前,全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年增长率为5%—8%。

  著名大气污染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教授几年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氮氧化物减排措施,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持续增长。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3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3540万吨,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由于排放较为集中,污染控制并非难于登天。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十一五”就对氮氧化物排放实施系统的控制?

  对此,柴发合表示,“十五”末期,我国二氧化硫的污染形势要比氮氧化物严峻得多,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是当务之急。从国际经验看,也是先减排二氧化硫,再控制氮氧化物。但是“十一五”时期燃煤量的大幅增长和机动车数量超常规的增长,使氮氧化物排放急剧增加。“从我个人讲,当然希望氮氧化物尽早得到控制治理,如果‘十一五’将其纳入减排,我们的空气污染形势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柴发合说。

  前三年减排为何缓慢?

  煤炭用量激增,工程减排效果滞后,企业减排动力不足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其中明确指出:氮氧化物排放量减排约束性指标实现进度滞后。

  同样是刚性减排指标,为何只有氮氧化物减排滞后?

  “氮氧化物排放与煤炭消费总量紧密相关。比如2011年,一方面煤炭消费总量增加了3亿多吨,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另一方面,脱硝工程刚刚上马,脱硝电价政策未出台,运行脱硝设施的技术人员短缺,效益还没有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氮氧化物排放的大幅增长在所难免。”环境保护部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说。

  刘炳江将减排滞后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滞后”:地方认识滞后、工程项目减排效益滞后、相应经济政策滞后。

  “‘十一五’污染减排,各地都干得很苦,所以不少地方政府有松口气的想法。尤其对于新增的约束指标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也在观望,看看国家到底会不会动真格的,这直接影响到一些减排措施的执行。比如,可以淘汰的落后产能迟迟没有淘汰,可以上的工程措施一再拖延等等。”刘炳江说。

  另一方面,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其脱硝项目建设投资都需要一定周期,产生减排效益,在时间上的确有滞后性。

  “十一五”时期,1.5分的脱硫电价补贴曾经极大鼓励了企业减排,成为二氧化硫超额减排的重要法宝。减排氮氧化物,同样应该有相应的经济政策激励,但是直到去年初才在地方试点8厘钱的脱硝电价补贴,后来全面推开,增加到1分钱的补贴,这一政策显然来得有点迟。

  “企业减排需要压力和动力。”柴发合说,由于没有及时出台补贴电价或者补贴不足以满足运行成本,一些企业要么工程滞后,要么有设备不运行。氮氧化物减排技术评估需要一个时间段,但是这个过程显得有点漫长,这也给后两年的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

  还有一点。2011年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它只要求新建机组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而给现有机组留了足够长的缓冲期——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新排放标准。不少企业盯着后面这个节点,此前减排压力明显不足。

  刚性目标能够完成吗?

  减排工程措施规模不断扩大,减排效果正逐步显现

  三年下来,氮氧化物实际减排2%,意味着2014年、2015年每年必须减排4%以上,才能完成“十二五”既定的目标。压力显然很大,完成任务有多大把握?

  刘炳江表示:“今年安排减排5%,明年的压力就会减轻。我们对完成‘十二五’规划氮氧化物减排目标有信心,但这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从减排经验看,一旦进入下降通道,就会有良好的结果。”刘炳江介绍,国家已经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之受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煤炭消耗增幅正在下降,这为氮氧化物减排提供了有利时机。更为重要的是,氮氧化物减排工程措施规模不断扩大,减排效果正逐步显现。

  刘炳江告诉记者,从氮氧化物排放源看,电厂占40%,机动车占30%,水泥行业占20%,生活及其他工业排放占10%。去年电力脱硝工程规模达到2.05亿千瓦,累计达4.3亿千瓦,今年还将新增脱硝规模1.3亿千瓦,目前,电力企业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已经下降了11%。同时,已有15亿吨的水泥产能上了脱硝设施,约占总产能的60%,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已略有下降。

  “在机动车减排方面,2.5亿的汽车保有量、4亿吨的燃油消耗都让我们感到压力巨大。我们只能希望机动车的排放总量尽可能做到略增,也算是对减排的贡献。”刘炳江说,尽管已经淘汰200万辆黄标车,但是还难以抗衡机动车新增量带来的排放,今年,全国要淘汰300万辆黄标车,这对氮氧化物减排是个好消息。

  刘炳江说,“十一五”我们实行了“大棒加胡萝卜”的减排政策,“大棒”是严格的考核措施,“胡萝卜”是针对减排的激励措施,这一经验非常管用。2013年,脱硝电价这个甜甜的“胡萝卜”给电厂的脱硝成本兜了底,脱硝机组的运行也就有了保障。

  翟青认为,脱硝电价的出台是2013年环境经济政策的一大突破,对于减排而言极其重要,对于完成好“十二五”的减排任务极其重要。

  柴发合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出氮氧化物减排10%,只是阶段性目标,要做到空气质量达标,污染物减排可能需要三个五年规划或者更长时间。“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要完成计划,就必须做到更大规模的减排。只有持续推进减排,才会有清洁的空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